復健就像打電動 中風患者戴上「希望之手」解任務重獲新生

  • 2019/08/27 14:48
  •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有越來越多方法能幫助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患者。花蓮慈濟醫院引進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包括能復健手腕和手指的「希望之手」,還有全台第一台針對肩膀和手肘進行復健的「智慧板」,為眾多手部失能患者帶來希望。

     

    過關斬將解任務 智能復健成果加倍

    除了「希望之手」和「智慧板」之外,這套復健工具還包含擴增實境輔助系統,互動式介面和任務導向的訓練模式,讓患者就像打電動一般「過關斬將」;並且有即時回饋和動作軌跡追蹤功能,不僅能有效輔助病人完成復健動作,還可以確認每個動作的正確性。花蓮慈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提到,相較於傳統物理性的復健,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得到加倍以上的效果。

    延伸閱讀:腦中風後右手活動不便,卻要訓練左手?台大醫師:5個復健原則必知

     

    ▲ 戴上「希望之手」,有如電影中英雄角色擁有強力的機器手臂一般,可針對遠端上肢關節的手腕、手指進行訓練,目前全台僅有4到5台。

     

    ▲ 面積不小的「智慧板」放置在桌面上,上頭有一個握把,有如在大張白紙上作畫一般,可訓練上肢關節的肩膀與手肘,目前全台僅有1台。

     

    去年6月因為中風導致左半側偏癱的陳先生,接觸智能復健機器人已經2個月了。他提到,透過螢幕即時看到自己當下的施力狀況,就能了解現在是哪條肌肉在運動、該如何加強;和傳統復健方式比起來,不僅比較有趣,也能清楚了解自己進步的幅度。

    延伸閱讀:年輕型中風的共通點是它!先針灸再復健半年可恢復正常生活

     

    智能機械+擴增實境助復健 銀髮族也適用

    復健的目的,不只是讓患者重新動起來,「怎麼動」、「能不能自在的動」才是更重要的目標,梁忠詔提到,透過認知式的訓練,能加強肌肉記憶、刺激神經的可塑性,為病人重新建立起運動迴路。

     

    經過療效驗證與臨床效益評估,這種結合智能機械與擴增實境輔助系統的復健方式,不僅可以幫助腦中風、脊髓損傷、創傷性腦傷、上肢動作控制與精細動作障礙的病人,還可以幫助銀髮族長者改善肢體活動及強化肌耐力。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相關文章

    細胞治療可修復腦神經改善中風癱瘓、失語後遺症!

    物理治療師腦中風復健+這治療2個月活跳跳

    中風後痙攣疼痛復健路大不易!肉毒桿菌「一針解痛」助復健

    三度中風癱瘓幾乎成植物人…最新「顱外磁刺激術」助他成功站立練走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