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睡前滑手機!研究:長期夜間曝照「人造光」 容易引發乳癌、攝護腺癌

  • 郭庚儒 整理
  • 2020/12/16 11:24
  • 乳癌是現今全世界最常見威脅女性生命的癌症。醫學界長期研究乳癌發生的可能原因,經反覆驗證後發現,人造的「夜光」,應可用來解釋全球婦女乳癌發生率提高的現象。

    延伸閱讀:台灣乳癌年輕化!她才41歲,乳癌已轉移骨頭、肺臟、腦部…年輕癌友面臨5大困境

     

    夜間照光 提高女性罹患乳癌機率

    2014年,美國康乃狄克大學保健中心流行病學家史帝芬斯(Richard Stevens)等5 位學者在全球著名的《臨床醫師癌症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指出,長期夜光曝照,容易引發乳癌和攝護腺癌

     

    這篇研究報告名為〈現代世界電力照明引發乳癌及節律破壞〉(Breast Cancer and Circadian Disruption from Electric Lighting in the Modern World),一發表後旋即震撼全球。

     

    史帝芬斯等人根據他們畢生的研究,加上回顧與評論在醫學及光科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150 篇學術論文,然後再從龐大數據與眾多論述中,找到乳癌與攝護腺癌的可能原因,那就是:在暗夜時分越點越亮的「電力照明」。

     

    他們還發現,在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乳癌罹患風險最高,但正在發展中的地區,此風險也迅速竄升中。所謂「工業化」最明顯的特徵是,無論屋裡屋外,有越來越多的電力用以照亮夜晚。

     

    直到最近,科學家才確認,這種人造但非自然的夜光曝照,足以干擾人體的晝夜節律性,妨礙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破壞睡眠和生理時鐘的自然運作

     

    褪黑激素減少 導致發炎、引發細胞病變

    在夜晚分泌的褪黑激素,是調整人體入睡與甦醒循環的荷爾蒙,可抑制腫瘤生長。血液中褪黑激素減少時,會使受損的細胞難以修復,長期下來將導致發炎、引發細胞病變。

    延伸閱讀:主播簡立喆驚傳乳癌2期 名醫:除了熬夜,這些危險行為都易發生年輕乳癌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無論是在細胞、囓齒動物或人類上的實驗,研究結果均一致表明:「晝夜節律遭破壞後,可能真的會影響健康。」

     

    文中指出,在一項創新實驗中,5位作者之一的布拉斯克(David E. Blask)將婦女的乳癌細胞移植到裸鼠身上,當裸鼠受到夜光照射時,這些乳癌細胞顯著成長。接著,布拉斯克在夜間未曝照過夜光的年輕婦女身上抽取血液,再將血液淋到裸鼠乳癌細胞上。結果,明顯抑制了乳癌細胞增長。

     

    布拉斯克解釋說,這是因為該血液中含有充分的褪黑激素,能抑制腫瘤生長。反之,若從曝照夜光的婦女身上抽取血液,因缺乏褪黑激素,將使裸鼠乳癌細胞持續成長。奇特的是,如果將褪黑激素添加到這些原本抗瘤無效的血液時,居然可以開始發揮抑制腫瘤的功能。因此,科學家推論,夜光照射造成人體應有的褪黑激素分泌不足,無法有效抑制腫瘤,最後致生癌症。

    延伸閱讀:不想得乳癌先減肥!肥胖者乳癌風險多2倍,台大名醫教你2招抗肥

     

     本文摘自/《擁抱暗黑:光電學家教你健康好眠的實用手冊》周卓煇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名醫觀點、養生妙招都在這!快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最新健康資訊不漏接!快點我加入【健康2.0 FB粉絲頁】

     

    相關文章
    燭光、暖白光、冷白光哪個好?入夜開這種燈最不傷眼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十大癌症出爐 女性乳癌與大腸癌增加最多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罹攝護腺癌 醫師呼籲男性「這年齡」都該檢查,及早治療預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