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無法專心…」這不是找藉口,可能是患了這種病

  • 王家瑜 整理
  • 2019/12/27 17:53
  • 有的人會說:「我不相信成人過動症真的存在,這只是為自己不良行為找的藉口。」很多人假設,必須有客觀的實驗測試,才能說某種異常為真。這種想法非常荒誕。事實上,任何精神異常都沒有實驗測試,甚至連許多醫學疾病也沒有實驗測試,例如常見的頭痛、背痛、胃痛,更別提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多發性硬化症、紅斑性狼瘡以及其他疾病了。

     

    「成人過動症」確實存在

    缺乏測試並不表示疾病不存在。疾病的發現,一開始一定是症狀的描述,然後科學家才尋找病因。幾年甚至幾十年後,臨床科學才可能發現重要的客觀測試。真正的疾患包括了(一)人皆有之的心智能力運作(心理適應)失常或嚴重缺乏並(二)對個體造成傷害,而成人過動症確實符合這2項標準。

     

    首先,過動成人缺乏一般成人的某種典型心智能力。大量證據顯示過動症患者在專注力(無法維持專注、容易分心)和抑制(衝動、過動)上遇到明顯的問題;這些是每個人普遍皆有的能力,過動者在這些方面的發展卻不足。

     

    示意圖/TVBS

     

    過動者不只有這些明顯的心理功能問題,他們的腦部執行系統或執行功能出了差錯。所有人都有前額葉(也稱為「執行腦」)提供執行心智能力,這些執行能力讓我們能夠自我控制,過動者在這些能力上較弱;就像有些人視力較差,或是沒那麼擅長運動、數學或藝術,或是身高不如人,有些人的執行功能較缺乏。

     

    過動症符合有效疾患的第二個標準嗎?它與對個體的傷害有關連嗎?這裡的「傷害」指的是死亡率提高、受傷率提高、個人痛苦(明顯的生活品質降低),與有礙生活重要活動——包括家庭與社交的正常運作、教育、職場工作、財務管理、正常的性生活、教養下一代,和約會、婚姻或親密的同居生活,以及其他成年人的日常活動。以過動症來說,前述這些都比一般人面對的風險更高。

    延伸閱讀:你是「過動成人」嗎?喋喋不休、衝動購物都是典型症狀

     

    只有極少數成人罹患過動症?

    有5%到8%的兒童,以及3%至5%的成人會罹患過動症,這些數字表示的是人口中符合過動症診斷的比例,而不是真正得到診斷或治療的比例。許多人可能有精神疾患,卻沒有經過診斷或治療。在美國某些地區,可能很難獲得過動症的診斷與治療,更別提世界其他國家了。

     

    以2006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為例,調查了大量的美國成人,發現90%符合過動症診斷的成人,從未接受過臨床診斷或治療。那時的專業人士對成年過動症的診斷過低,許多專業人士根本不知道成人也可能有過動症;即使現在已經進步很多了,但是大部分的過動成人還是沒有獲得診斷與治療。

    延伸閱讀:她很努力卻常出錯、無法使命必達?3症狀恐是「成人注意力缺失症」

     

    過動症有性別差異嗎?

    兒童期,罹患過動症的男孩人數是女孩的3倍。到了成年,性別差異幾乎消失。目前並不清楚為什麼過動成人的男女比例趨於接近。

     

    基本上,男女的症狀是一樣的。不過,男性過動成人有更多的攻擊性、違抗和危險行為,他們比較可能發展出行為相關的異常,例如行為規範障礙、對立反抗症(ODD)、反社會人格異常;他們也比女性更可能開車超速、因為發脾氣而發生交通糾紛、更常牽扯進犯罪或使用毒品。反之,過動成年女性比較不會有這些問題,但是會有焦慮、憂鬱、病態飲食(暴飲暴食、厭食)的問題。

    延伸閱讀:頸椎病男女表現大不同!醫師觀察:男性習慣拖延治療下場更慘

     

    但是,這些同時也是一般人口中的性別差異,不是過動者的性別差異。而且這些問題在過動者身上,比同性的一般人更為嚴重,也就是說無論男女過動者都比一般人更常有這些行為。焦慮與憂鬱也是如此,在過動女性身上比過動男性身上更常見,但是無論男女,過動者的焦慮與憂鬱比例都要高於一般人口。

     

    過動症症狀永遠不會消失嗎?

    在大部分情況下,有些症狀確實很明顯,但是有些過動症症狀也可能隨著不同狀況而有所不同。遇到下列情況時,過動症症狀可能較不明顯:

    ※ 做新的、有趣的事情,而非一直重複、非常熟悉或無聊的事情。

    ※ 做需要專注的心智活動時,可以同時移動、扭動身體或保持身體活動。

    ※ 他們喜歡的活動,覺得有回饋。

    ※ 以得到立即的獎賞、成果,或期限馬上要到了。

    ※ 人督導或是在小團體裡,而不是獨立作業。

    ※ 一對一的互動,或是有人完全專注在他身上。

    ※ 不用等待某件事情發生。

    ※ 可以每次完成一點,經常休息,可以自己設定進度。

    ※ 腦子不用一下子記住很多資訊。

    ※ 步驟都寫下來了,放在前面。

    ※ 不牽涉到強烈情緒。

     

    知道這些,可以協助患者創造合適的情境、減少或消除會讓過動症症狀加重的因素,刻意創造能減輕症狀的因素。

     

    ◎ 本文摘自/《當你愛的人有成人過動症:理解成人ADHD和相處之道》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研究證實:5大抗發炎食物改善過動、不專心

    你是哪種成癮者?用臉書、IG、電玩 竟與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症有關

    你常做惡夢? 小心隱藏精神疾病

    情緒低落、焦躁不安?1分鐘檢測,別讓鬱卒變成病

    微笑真的會變開心! 3種「快樂激素」對抗壓力、焦慮、憂鬱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