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水腫輕忽不得!醫師警告:別靠利尿劑消腫
每到下午,下半身就開始水腫嗎?其實,大家一般討論的都是因為久坐、久站,水分累積至下半身而造成「生理性水腫」,通常隔天起床就會消失,但還有一種「病理性水腫」,可就沒那麼單純了,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輕忽不得!
示意圖/TVBS
5種水腫是身體在求救!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說明,病理性水腫通常和心臟、肝臟、腎臟、血管和淋巴有關,特徵和原因分別如下:
和心臟相關的水腫
當心臟功能退化,輸送血液的力量變弱,導致水分鬱積在靜脈系統,全身都可能出現水腫,下肢尤其明顯。
和肝臟相關的水腫
肝臟是靜脈回流必經的器官,當肝臟開始硬化,代表肝臟組織已纖維化,導致壓力升高,血液難以回流,就可能滲出,形成腹水、下肢水腫,還會出現黃疸。
和腎臟相關的水腫
新竹縣醫師公會理事長呂紹達說明,洗腎病人常有全身水腫等情形,尤其是臉部和四肢;洗腎初期可以適量補充白蛋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和血管相關的水腫
各科醫師最擔憂的水腫,莫過於靜脈血管栓塞了。陳冠任說明,靜脈血液會回流到心臟,如果途中有任何一處塞住了,可能導致單腳水腫,通常出現在小腿,嚴重時大腿也可能出現腫脹。
和淋巴相關的水腫
淋巴和靜脈一樣都會回流到心臟,一旦功能不好,就可能導致「塞車」;但由於淋巴回流的比率較靜脈低,發生水腫的情形也比較緩慢,患者比較不容易察覺,也不一定發生在下肢,全身各部位都有可能。
利尿劑消水腫超有效?當心電解質不平衡
面對水腫問題,有些人不以為意,以為靠利尿劑就能輕鬆消腫,但呂紹達提醒,利尿劑起初確實很有效,但久而久之會讓身體產生一種「血管升壓素」,會留住體內其他水分,效果會越來越差,還可能導致體內鈉、鉀、鈣等電解質不平衡,容易無精打采、抽筋等。
◎ 編輯/王家瑜報導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下半身水腫或發福?一招教你分辨 小腿血管「長這樣」有致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