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張肚子就作怪?醫師傳授「腸躁症」飲食、運動、治療全攻略

  • 2019/08/02 15:03
  • 吳同學自小成績優異,但卻有一件事情長期以來困擾著他!儘管功課學業一直名列前茅,但平時卻總是為腹絞痛而苦,尤其每次即將考試緊張起來的時候更是痛到讓人招架不住,有幾次甚至是臉色發白摀著肚子寫完考卷,症狀發作前有時會先便祕幾天,然而絞痛發作的時候又極容易瀉肚子,一天要跑好幾次廁所。大腸激躁症是一種慢性的腸道功能障礙,主要的症狀是腹部疼痛與排便性質、 頻率的改變;據估計,這樣的功能障礙影響了大約10%到20%的人們,在國外它甚至是僅次於感冒而讓工作者、學生請假的原因。

     

    腹痛伴隨腹瀉、便祕 腸躁症女比男多 

    當前對大腸激躁症的發生原因有幾種假說:大腸肌肉有異常強直收縮的現象而導致腹部絞痛,這又被稱作「腸痙攣」;也有學者認為精神上的壓力與焦慮的心情會藉由中樞自律神經的控制影響到腸道,而導致症狀的發作。而食物也對大腸激躁症的患者有重大影響,對特定食物如果過度敏感或過敏的話就可能誘發症狀發作,而一些乳製品、豆類製品、加工食物等易產氣的食材也會影響到症狀表現。

     

    示意圖/TVBS

     

    大腸激躁症又有哪些症狀呢?此病症常常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發作,女性又比男性更加受到困擾。症狀上常常是不等程度的腹痛伴隨著大便習慣的改變,這其中包括了大便性質的改變,例如成形便在發作時轉變成稀鬆便甚至水便,又或是結硬塊便;也包括了大便頻率的改變,疼痛可能伴隨著瀉肚子、便祕,或是兩者交替出現。

     

    其他症狀還包括了曖氣、脹氣、常排氣等。要注意的是大腸激躁症是功能性的疾患, 症狀卻與許多腸道疾患有相似之處,例如大腸癌、大腸發炎、寄生蟲染感等疾病也會有類似腸躁症的症狀,所以如果是第一次發作又或是出現了血便、發燒、體重減輕等現象,還是建議就醫尋求正確的診斷以利治療。

    延伸閱讀:人生難免拉肚子,但這種腹瀉暗藏「重症」

     

    少碰產氣食物、乳製品 膳食纖維不宜過多

    由於大腸激躁症的發生原因可能是許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在治療上也就必須考慮多方介入的綜合性治療,而我們的目標是要控制症狀影響到生活的頻率藉以提高生活品質。

     

    首先我們可以由飲食控制著手,相信有些朋友對乳製品耐受度不高(也就是乳糖不耐症),這類的腸躁症患者我們建議在症狀發作的時候要多避免乳製品的攝取,其中也包括了冰淇淋、優格、起司製品等,若是不清楚自己是否對這些食品耐受不良,我們建議可以試著避免這些食品2週,並觀察自己的症狀是否改善。 

     

    也建議在發作時要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製品、花椰菜、洋蔥、葡萄乾、小麥製品等,並不是說這些食物完全不能吃,而是患者應該要多了解自己對這些食物的耐受程度,更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就更有機會避免腸躁症發作。增加膳食纖維則可能會對改善症狀有幫助,然而過多纖維對有些患者也可能引起腹脹、腹瀉等現象,還是必須視狀況增加。

    延伸閱讀:便祕多吃蔬果?小心!15種「高腹敏蔬果」反而害你脹氣腹痛

     

    ▲ 大腸激躁症患者可由飲食控制著手,避免攝取乳製品和容易產氣的食物。

     

    每周逾150分鐘中度運動 改善發作頻率及嚴重度

    臨床研究也證實了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控制腸躁症,每週超過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比起只從事日常活動的患者, 腸躁症發作的頻率與嚴重度都有所改善。中強度的運動指的是在運動期間會感受到心跳加速、 並且會開始流汗,運動種類上則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運動不論是慢跑、飛輪、瑜伽、游泳、球類運動都可以。

     

    壓力和焦慮會惡化大腸激躁症的症狀,適度排解壓力與焦慮可以有效減緩大腸激躁症,規律的作息、充足睡眠並在壓力來臨時能適當轉移、排解,行為認知治療或是心理諮詢、會談也都是很有效的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一進書店就想大便?中醫教你「兩穴一線」搞定腸胃不適

     

    4大類藥物 各自有哪些效用?

    飲食、運動、心理治療這些都是在進入到藥物治療前有效的利器。藥物治療主要包含幾類的藥物──抗膽鹼劑、抗憂鬱劑與抗焦慮劑、抗腹瀉藥物與軟便劑、益生菌與中草藥。

     

    抗膽鹼劑的作用主要在舒緩神經傳導,減低腸道肌肉的收縮力道,在症狀發作的時候能舒緩腹部絞痛的狀況。 三環抗憂鬱劑在臨床上常被用來治療腸躁症導致的臟器疼痛,研究指出低劑量的抗憂鬱劑能有效減緩腹部不適的症狀, 尤其在腹瀉型腸躁症效果更顯著;抗焦慮劑則是在特別焦慮的病人身上有療效,適當舒緩患者緊張情緒來減少症狀。

     

    腸躁症發作時的腹瀉或是便祕也可以透過藥物症狀治療來改善腹瀉、便祕的情形而舒緩症狀。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增加腸道內益生菌的數量與多樣性,建立菌種間的平衡對許多疾病會有所幫助,而腸躁症就是潛在可能受益的一項疾病;另外,也有些中草藥可能對腸躁症有不等程度的療效。

     

    ◎ 本文摘自/臺安醫訊258期  ◎ 撰文/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鄭以勤  ◎ 編輯/王家瑜整理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渾身小毛病?營養醫學博士:這5招平息「食物不耐」症狀

    吃水果遠離腸躁症!醫師點名「低腹敏水果」 解便祕最有效

    一緊張、焦慮就急著跑廁所? 腸躁症的中醫保健

    常腹痛、腸子不受控?醫師一張表教你吃對解決腸躁症

    吃完就跑廁所?醫師教你常做這些事,「腸躁症」不發作

     

    按這裡→加入健康2.0LINE 保健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