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吃多飽都覺得很累?當心是「大腸激躁症」找上門 中醫教你3招日常調理

改善腸躁症怎麼做?日醫最推「扭轉運動」 散步也有效

梁萱琪 整理 2024/05/13 15:4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現代生活壓力大,民眾常處於焦慮狀態,不少人因此出現腸胃不適,導致排便不順暢、腹瀉、便祕與腹瀉問題交替出現。中醫師指出,這種因生理、心理因素及工作壓力等原因導致的病症,可能造成大腸蠕動異常,形成大腸激躁症,想調理可先從心理調適開始,尋找適當的紓壓方式才是王道。

 

中醫觀點看「大腸激躁症」

中醫師余雅雯指出,中醫認為「大腸激躁症」雖然病位在腸,但與肝膽疏泄功能、脾胃的運化和升清降濁功能失調有關。大腸激躁症多是因情緒及壓力引起,導致肝失調達、氣機不利、肝脾不和,以及飲食不慎、脾胃虧虛、運化失常所致,早期通常屬於實證,以肝鬱氣滯或濕濁內阻為主,若延宕治療,則會肝氣乘脾,導致脾虛失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自律神經失調」威脅多器官 這些症狀要警覺!這樣運動調節自律神經

 

分辨大腸激躁症 有2種證型

余雅雯表示,大腸激躁症可分為「肝鬱脾虛型」和「脾虛濕盛型」兩種:

●肝鬱脾虛型

肝鬱脾虛證型包括腹痛腹脹、打嗝、腸鳴欲瀉、瀉後痛減、大便墜脹、腹瀉、便祕等症狀交替出現,患者常因精神刺激而加重,女性還會有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等問題纏身。

 

●脾虛濕盛型

脾虛濕盛證型則包括吃少即飽、易腹脹、常感疲倦無力、腹瀉等狀況,有些人還會在大便中發現未消化食物、面色萎黃等問題。

看更多:常脹氣、腸躁症卻無解?營養師教1飲食法有效改善 4大類地雷食物別碰

 

大腸激躁症的日常生活保健要點

余雅雯建議,針對大腸激躁症的日常生活保健,民眾要先調適心理,並尋找適當的紓壓方式,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可幫助放鬆心情。同時也要避免刺激腸胃的飲食,多攝取高纖維蔬果,增加糞便體積,降低大腸管腔內壓力,減輕症狀,若吃油膩大餐後會造成腹部絞痛或腹瀉,可改成少量多餐的方式,或選擇較清淡的食物。

看更多:拉肚子跟便祕輪流發作怎麼辦?醫教「低腹敏飲食」改善 11種食物能減緩腸躁症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余雅雯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