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還尿床?兒童泌尿權威:4種情況建議就醫

  • 王家瑜 報導
  • 2020/05/26 17:40
  • 對於正在「戒尿布」的小朋友來說,尿床可能是家常便飯,但兒童泌尿權威提醒,如果孩子超過6歲還在尿床,建議就醫檢查,找出尿床的生理或心理因素,對症治療,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 對症治療很重要

    據研究指出,學齡期間有尿床困擾的孩童比例約7%,國中後仍有尿床困擾者約1%,而男生尿床比例比女性高出1.5到2倍。過去坊間認為小朋友尿床是心理因素,但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楊緒棣指出,兒童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如不積極治療,對孩子身心發展影響很大。

    延伸閱讀:4歲女童尿床遭母打死! 研究:尿床可能是遺傳

     

    楊緒棣指出,常見的尿床原因有3種:一是睡眠時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尿液過多的「夜間多尿症」;二是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造成夜尿、頻尿的「膀胱過動症」;三則是因為大腦覺醒中樞異常,大腦感覺不到尿液,脊髓反射中樞自行決定排尿,引起尿床。

    延伸閱讀:妳的尿尿姿勢正確嗎?做錯當心尿失禁!泌尿科權威一張圖告訴你

     

    嚴重便祕、白天常跑廁所也是重要警訊

    6歲是尿床的黃金治療期,楊緒棣說明,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與外界接觸、發展社會生活,透過適當治療能幫孩子增加自信心,有益社交活動;如果沒有及早治療,不僅會影響睡眠品質,孩子也會覺得自卑、不如人,甚至可能因此被霸凌。

     

    楊緒棣提醒,6歲以後的孩子如有下列症狀,可能是重要警訊,務必提早前往就醫:1.每天尿床 2.白天常跑廁所或尿在褲子上 3.曾有泌尿道感染病史 4.嚴重便祕。

    延伸閱讀:嬰兒泌尿道感染難發現 反覆發燒3天速就醫 遲了恐傷腎

     

    家長在帶孩子就醫前,可以先準備「小便日記」,記錄孩子3天內「幾點幾分喝多少水」、「幾點幾分上廁所」、「尿量多少」,有助於醫師找出尿床的生理因素;藥物治療需要3到6個月,同時需要家長耐心且積極配合,透過「尿床鬧鈴」進行行為調整,並持續記錄「尿床日記」,以達到有效的治療。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
    孩子喜歡東摸摸、西摸摸很正常?可能是這裡出問題了
    打小孩真的有用嗎?親子專家:讓孩子害怕永遠無助進步

    醫師提醒:小孩發燒「千萬不要」用手摸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