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等於孤單!做一個享受獨處的人 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 王家瑜 整理
  • 2020/08/04 12:39
  • 最近國內出現感染源尚未釐清的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不少民眾擔心疫情是否正在悄悄升溫,更擔心未來又得面臨嚴格的社交距離管制,甚至像歐美各國一樣在家上班上課、每天獨處的生活。

     

    學會享受獨處 你將獲得更多

    談到獨處,美國一家心理諮商師培訓機構曾提出過一個研究結論:獨處能力是情緒發展成熟的重要指標之一。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善於獨處,甚至享受獨處,他們並不害怕孤獨,反而能從孤獨中獲得更多。

     

    確切地說,如果我們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就必須先成為一個能享受孤獨的人。誠然,「獨處」兩個字聽起來並不順耳。在現實世界裡,單身人士希望找到終身伴侶,孤立無援的同事希望找到得力的幫手,鄰里間需要互助合作,我們的文化也一直講究融入群體,在意人際間的紐帶和情誼,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獨處會使自己邊緣化。

    延伸閱讀:年紀越大朋友卻越少…好友不必多 但要具備4個特質

     

    例如,如果有人30歲還沒結婚,身邊的人就會竭力勸他趕緊組建家庭,就好像一個人的世界是不健康的,「人多」才是一種健康的生態一樣。不論是從心理角度分析獨處,還是從社交角度挖掘個人價值,目的都是讓你走出孤獨,融入群體,但這樣真的有用嗎?

     

    「一個人不合群是不想遷就別人。」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是對自身價值的尊重,以及對社交的精簡。我們為了追求個人的價值,選擇獨處是沒有問題的。獨處也不僅僅是為了調整社交理念,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創造大量的空閒時間。

    延伸閱讀:金鐘導演陳慧翎子宮頸癌2次復發…過去總是要求完美、現在她學會放過自己

     

    獨處讓你有時間反思自己

    請記住:獨處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能力。這不是說透過獨處,就能成功地排遣掉內心的寂寞,而是說在獨處中,能夠更深地挖掘內心的快樂,並能騰出時間對生活進行反思,從而在眼前形成一面鏡子,幫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獨處是正視自己內心真實需求的途徑。學會獨處,我們就再也不會改變自己來迎合別人,也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而只關心自己是否快樂。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一個人即使被單獨拘禁幾百天、幾十年,也可能仍然沒有獨處的能力;我們推崇的獨處,是自身的主動需求,是一種成長性的行為,而不是被迫性的。

     

    捨棄多餘的交流 在獨處中潛心修煉

    說到獨處,不少人會覺得它和一個人性格內向、思想保守、不擅社交有關。彷彿獨處是一種罪過,一種逃避現實的無奈之舉,一種悲觀厭世的情結。殊不知,獨處有獨處的好處,獨處有獨處的精彩,獨處有獨處的幸福。

     

    一個獨處的人,少了和他人在一起的摩擦衝突,多了一個人的歲月靜好;少了人情的牽扯羈絆,多了自由自在的身心徜徉。獨處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權衡利弊後的選擇,是一段充實自己的時光。

    延伸閱讀:總是和某人處不來?面對2種「不合拍」的人,你可以這樣做

     

    獨處的人不是膽怯懦弱、不擅交際,而是看清生活本質,不再盲目地交際應酬;不是自命清高、目無下塵,而是選擇做自己,默默地發光發熱;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以退為進,積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能否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可,靠的不是社交,而是能為他們做什麼。如果身無所長、不思進取,一心只想走捷徑,指望富貴朋友提攜,那夢想早晚會落空。與其處心積慮拚社交,不如在獨處時奮發圖強、笨鳥先飛。

     

    ◎ 本文摘自/《隨時說再見,隨時再相見》李維文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口頭禪洩漏你的性格!常說「請教」人緣好、愛說「不騙你」最缺乏自信心
    深呼吸能補腎氣、長壽!1個呼吸練習,頭腦清晰平靜放鬆
    如何不在意討厭的人?7招不傷人際關係 找回內心平靜
    你人生中重要的5個貴人!協助你突破逆境,建立抗壓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