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技巧大公開/

中西醫合療糖尿病!可降低洗腎風險,緩解併發症不適

◎ 整理/梁萱琪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111年國人10大死因中,糖尿病死亡率名列第6名,糖尿病產生的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洗腎、失明、截肢等也讓人擔憂。醫生呼籲,患者可藉由中西醫合療,以西醫療法為主,配合中藥與針灸調理五臟六腑,有助於控制血糖,緩解併發症不適。

糖尿病患者可藉由中西醫合療,幫助控制血糖、緩解併發症不適。

▲糖尿病患者可藉由中西醫合療,幫助控制血糖、緩解併發症不適。

從中醫觀點看「糖尿病」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說明,糖尿病在中醫觀點中,為古書寫到的「消渴病」,雖然是因胰臟出問題導致,但也跟肺、脾、腎這三臟有關,其中又以腎最為關鍵,屬於津液代謝障礙,若體內氣血運行受阻,相對應的臟腑器官就會失去氣血的濡養,引發各種併發症。

治療搭配健保中藥,可降低洗腎風險

楊成湛解釋,腎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在治療時可搭配黃耆、當歸、大黃、丹參等任一健保中藥,減少百分之17的洗腎風險,還不會造成副作用,若4種健保中藥均有使用,可再減少7成的洗腎風險。

糖尿病用藥配合中藥 可緩解併發症

他也說明,患者除了要遵照醫囑服用降血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外,也可配合中藥緩解其他併發症,幫助提升生活品質:

・針對疲倦:可用玉竹、黨參。
針對失眠:可用夜交藤、茯神、酸棗仁。
針對便祕、排便不順:可用大黃、木香、枳殼。
針對肢體末端有麻木、刺痛、抽筋:可用杜仲、伸筋草、威靈仙。
針對口乾、口苦:可用天花粉、葛根。
針對眼睛酸澀、模糊:可用決明子、枸杞。

穴位配針灸有效降血糖

楊成湛指出,針灸對治療糖尿病有2大作用,一是修復肺、脾、腎等臓腑機能,增加胰島素分泌,達到降血糖目的;二是針灸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達到陰陽調和平衡,改善胰島素阻抗的問題。

可針灸手部的合谷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可針灸手部的合谷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可針灸手部的曲池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可針灸手部的曲池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TVBS

▲可針灸足部的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TVBS

▲可針灸腹部的氣海穴、關元穴,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

可針灸足部的「足三里、三陰交」、手部的「合谷、曲池」、腹部的「氣海、關元」等穴位,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達到降血糖作用。平時也可用熱敷、按摩等方式刺激,每個穴位持續按摩3分鐘或是30下,均有相同的效果。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節目部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