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併發症4/眼睛病變

一夜失明!糖友視網膜病變是常人25倍,2種眼睛檢查必做

◎ 撰文/郭庚儒
◎ 圖片來源/陳建同.歐弘毅.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建同.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

糖尿病不控制,當心眼睛病變視力喪失!糖尿病會破壞視網膜微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還長出新生血管,當玻璃體出血,視力可能一夜從1.0掉到0.1,如果反覆發生還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甚至會失明。

罹糖尿病逾15年,眼睛恐病變

根據文獻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眼睛病變高出一般人25倍,更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國防醫學院眼科教授陳建同指出,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罹病15~20年之後,都可能出現嚴重程度不等的糖尿病眼睛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年人視力喪失的主因。」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表示,據統計,超過1/3成年糖尿病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1/3更有高風險進展為可能威脅視力的病變。 

糖尿病患者罹病超過15年以上,都有可能出現眼睛病變。(示意圖)

▲糖尿病患者罹病超過15年以上,都有可能出現眼睛病變。(示意圖)

糖尿病眼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跟著來

陳建同表示,視網膜是眼睛最重要的組織,糖尿病眼睛病變主要以視網膜病變為主,因血糖控制不良會造成視網膜上的微血管病變,分為非增殖型及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非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小出血點、微小血管瘤、視網膜水腫及脂肪性滲出物等。

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會長向玻璃體,由於新生血管容易發生滲漏、出血、甚至玻璃體出血,有可能一夜之間,視力從1.0掉到0.1;如果反覆發生導致新生血管膜纖維化,可能造成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嚴重會失明。

「糖尿病患視力降低的主因是黃斑部水腫。」陳建同說明,黃斑部水腫可以發生在非增殖型及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是黃斑部的細小血管受傷後,產生滲漏,進而產生黃斑部水腫,是造成視力降低、視覺品質變差的主要原因。」 

年輕病患容易失明,更要積極治療

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陳建同強調,目前已有有效藥物可以治療,在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可以讓新生血管不會再滲漏,黃斑水腫消失了,就會恢復正常的視覺功能。

陳建同提到,如果年紀較輕的病人,已發生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程進展會較快惡化,短時間內視網膜上已長大範圍新生血管膜,產生視網膜的牽引,一定要積極治療;可以做微創玻璃體切除術及雷射治療,阻斷視網膜病變惡性循環,避免失明危機。 

針對防止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做兩項檢查: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示意圖)

▲針對防止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做兩項檢查: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示意圖)

糖尿病患定期做2檢查,避免視網膜病變

歐弘毅指出,根據國內2000~2014年統計資料顯示,27%糖尿病患有視網膜病變,其中1/3需要治療,另2/3雖有視網膜病變但不需治療,因此定期追蹤檢查非常重要。

陳建同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接受視力檢查及眼底檢查,一旦視力下降有可能是黃斑部水腫,如果眼底檢查發現視網膜上有出血、微小血管瘤或脂肪性滲出物,可能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必須根據嚴重程度,每3~6個月回診追蹤。

歐弘毅提到,根據糖尿病照護論質計酬(pay-for-performance,P4P)計畫,糖尿病患每年應接受一次眼底檢查,針對缺乏眼科診所的偏鄉,各地衛生局透過視力篩檢巡迴車或是AI判讀技術,提升醫療可近性。 

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控制血糖最重要

「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重要是控制血糖!」陳建同說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短有關係,如果在罹患糖尿病早期積極控制血糖,可有效延緩進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預後也較佳。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常伴隨高血壓、高血脂,必須一併做好控制,才不會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

歐弘毅提醒,適量運動有助於血糖控制,但較嚴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應慎選運動種類,避免重量過大的重訓及高強度有氧運動。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節目部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