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併發症1/腎病變

全台洗腎人口4成有糖尿病!糖友出現2症狀,恐腎臟壞了

◎ 撰文/顧詩蓓
◎ 圖片來源/吳麥斯.黃建寧.吳明儒.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台灣腎臟醫學會常務理事吳明儒

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人口居全球第一!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常見高危險群,發生糖尿病腎病變的原因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糖尿病患者出現泡泡尿、腳水腫,腎功能已明顯惡化,當腎臟代謝功能喪失超過90%,則成為尿毒症!

洗腎病人高達4成罹患糖尿病

根據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洗腎病人在透析前1年,有高達4成患者有糖尿病,糖尿病引起腎病變有許多原因,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腎臟衰竭有一半原因是糖尿病引起,追根究柢來說,是因為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腎臟長時間浸泡在糖分過高的狀態,會增加腎臟過濾率的負擔,對於腎絲球、腎小管細胞都有直接傷害。此外,糖分堆積過久會跟蛋白質結合,也會造成腎臟的傷害。

據統計,全台洗腎病人中有高達4成罹患糖尿病。(示意圖)

▲據統計,全台洗腎病人中有高達4成罹患糖尿病。(示意圖)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腎功能的損傷初期不一定有明顯異狀,黃建寧表示,糖尿病腎病變初期症狀難以察覺,隨著腎功能急速惡化,發現明顯泡泡尿、腳水腫、食慾下降、噁心、嘔吐、水分積聚、電解質不平衡、疲勞以及抽筋等現象,恐已演變成末期腎衰竭,需要洗腎治療或進行腎移植。

顧腎的關鍵:控制三高

台灣腎臟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移植醫學會常務理事吳明儒表示,為了延緩腎病變病程、預防腎病變發生,務必要做好三高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尤其要做好血糖監控,定期接受腎臟功能的檢測,每3個月到半年需檢驗糖化血色素數值。另外,吳明儒提醒,日常飲食與運動、藥物的治療,都是對血糖的積極控制,他也呼籲病人要戒菸戒酒,不要吃加工食品。

台灣高居全球洗腎率冠軍,向來有「洗腎王國」之稱。(示意圖)

▲台灣高居全球洗腎率冠軍,向來有「洗腎王國」之稱。(示意圖)

糖尿病腎病變如何治療?

糖尿病腎病變的患者要避免病情惡化,除了改變生活型態、依醫囑控制三高以及配合治療、洗腎之外,還能接受腎臟移植,吳明儒表示,現在腎臟移植的管道,有遺愛人間的器官捐贈、親屬捐腎移植,目前台灣各大醫學中心都能提供移植手術,但是器官捐贈對於命在旦夕的患者來說緩不濟急。

未來有2個值得期待的替代方案,美國史丹佛大學正在實施人工腎臟的臨床試驗,但還沒辦法大量推廣到臨床使用。另外,台中榮總與雙和醫院有幹細胞的治療,初步已有一些效果,不過也正在臨床試驗的階段。

吳麥斯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檢查來掌握狀況,才能有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避免腎功能受損,導致糖尿病腎病變惡化為尿毒症。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數位事業部
節目部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