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大腦與神經 / 自律神經失調

【 症狀篇 】

  • 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自律神經失調」曾經被慣稱為「腦神經衰弱」,但其實這並不是當代精神醫學的正式診斷,也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生理表現。這類「對身體不適較敏感」的問題,醫學上的正式診斷名稱是「身體症狀障礙症」、「軀體失調症」,與「身體型疾患」等,在不同系統的命名略有差異。

     

    交感、副交感神經失衡 全身到處拉警報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兩者作用相反、互相平衡,所謂「自律神經失調」就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之間的平衡失常,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由於自律神經遍布全身器官,失調時引發的不適也有多種樣貌。在心血管系統可能引發心悸、胸痛;呼吸系統則呼吸不順、胸悶;在神經系統會手腳發麻、頭暈、顫抖;腸胃系統導致便祕、腹瀉、胃痙攣、胃食道逆流;肌肉骨骼系統表現為肩頸痠痛、肌肉緊繃;泌尿系統表現頻尿等;心理情緒則常見緊張、焦慮、恐慌等,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並不相同。

     

    ▲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全身器官各種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或「身體症狀障礙症」的特徵,是持續的感覺各種生理上的不適,且對這些症狀或健康問題感到高度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可能改變,但會反覆出現,持續好幾個月,若針對這些不適症狀進行生理檢查,卻往往檢查不出異常,對患者生活造成明顯影響。

     

    壓力或性格因素 引發各種身心症

    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組相互拮抗,幾乎掌控了全身的器官,從眼淚、唾液的分泌,心臟的跳動快慢、腸胃蠕動、腎上腺分泌、到膀胱的肌肉收縮,都受到自律神經系統的調控,一旦失去平衡,就會造成各部位的症狀。

     

    現代醫學觀點認為,自律神經失調與中樞神經的「過濾」功能欠佳有關。也就是,人體會持續有來自身體各部位的感覺訊號,這些「雜訊」大部分會被腦部自然過濾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則由於這個過濾機制出問題,以致這些身體訊號被明顯察覺到,而且愈是加以注意,不舒服的感覺就愈被放大。

     

    自律神經失調典型的狀況是,患者若有較專注的事情,如工作或娛樂活動進行時,症狀會比較改善;但在休息時,症狀會更明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往往不是在生理上,而是心理因素,可能來自環境壓力,或天生性格特質造成,例如生活缺乏目標、焦慮、憂鬱、壓力過大、情緒煩躁或憤怒等,都會影響自律神經平衡。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令人困擾,所幸對身體健康通常沒有立即的危害,找出心理糾結的真正原因,調整思考方式,釋放內在累積的壓力,自律神經失調雖惱人,但並非不治之症。

     

    長期不改善恐增重大疾病風險

    雖然自律神經失調對健康不會有立即的危害,但若長期不改善,可能會出現併發症。例如本來就腸胃弱的人,若自律神經失調,腸胃就更容易出問題,反覆或交替便祕、拉肚子,甚至演變成嚴重的病症;還有患者長期處在緊張壓力下,有頻尿情形,又不懂得如何放鬆,最後演變成膀胱過動症。

     

    此外,很多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合併有慢性疲勞症,或卡痰、喉嚨異物感等慢性咽喉炎的症狀。交感神經若長期過度亢奮,人也會變得焦躁、心跳加速、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血管的負擔,又如長期失眠恐提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甚至退化性疾病、癌症等風險。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偉烈醫師.張榮哲醫師.鄭光男醫師.葉守正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預防篇 】

  •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因壓力而引發的症候群,在節奏快速的都市化社會裡,任何人都可能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但每個人的抗壓能力不同,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下,有人甘之如飴,卻也有人緊張焦慮到難以成眠,甚至引發一連串身心症狀,其中性格特質與情緒控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責任感重、完美主義者 是好發族群

    壓力是一把兩面刃,適度的壓力使人成長、更有動力,但壓力過大或長時間無法調適的話,則可能演變成焦慮症、恐慌症,甚至憂鬱症。就機率來說,個性內向、個性急躁、完美主義者、個性固執、責任感重、得失心重、自信心不足的人,比較容易對未來的事情感到憂慮,也比較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分為2類,第1類「交感與副交感不協調」,普遍發生在20~40歲,以女性為主;第2類「自律神經衰竭」則是發生於40~50歲為主。另外,有研究發現,女性體內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包括生理期前後、產後或更年期等時期,比較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

     

     ▲要求完美、責任心重的人容易發生自律神經失調。

     

    恐慌發作3徵兆 調整呼吸可預防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常見的新興疾病,目前醫界仍在推測它的發生原因。有研究認為它可能是一個疾病的前期,可能患者身心有某些狀況即將發病,身體產生焦慮等症狀。也有人說和壓力有關,或是大腦杏仁核過度活躍等引起。

     

    如果自律神經失調還在輕、中度,可以透過腹式呼吸或透過紙袋呼吸慢慢緩解下來。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恐慌症,在發作前常有3個「前奏」:1.心跳加快;2.呼吸急促;3.手抖、腳抖或全身發抖等症狀,一旦有這3種症狀,趕快停下手上的動作,轉移注意力、腹式呼吸,可以預防發作。

     

    預防自律神經失調3對策

    有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症的患者,平常做好3種自我調整,可以避免發作:
    ①生活調整:避免熬夜工作、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都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的穩定。
    ②飲食調整:避免飲用過多咖啡、茶和酒精等刺激交感神經興奮的食物,另也要注意節制甜食和過多鹽分,因腎臟功能變差,會出現懼冷、水腫等自律神經症狀。
    ③行為調適:瑜伽、冥想、正念思考等有助於舒緩放鬆情緒,幫助從內在認知穩定自律神經。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張俊鴻醫師.葉守正醫師.楊聰財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照護篇 】

  •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往往不是身體問題,而是由於心理或個性因素,例如生活缺乏目標、找不到生命意義、焦慮、憂鬱、緊張、精神壓力過大等。想擺脫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各種身心症,需要從「心」著手,從生活作息、運動習慣、飲食營養、情緒管理和紓壓4面向進行自我調整,改變不合適的思考方式,釋放內在壓力,找回身心平衡點。

     

    ▲由內在到生活型態自我調整,穩定自律神經。

     

    生活型態 工作別忘休閒

    ①不熬夜、作息正常:生理時鐘若被打亂,情緒與自律神經也容易受到影響而失衡,規律的作息可以維持生理時鐘的正常運作,維持睡眠品質的穩定。
    ②不當工作狂:調整生活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工作時交感神經活絡,晚上休息時副交感神經活絡,若常日夜顛倒、加班工作,交感神經就會過度旺盛,所以工作、休閒要分清楚。
    ③重視時間管理:當時間運用與安排不當,易導致挫折與壓力,久而久之就會處於疲累、提不起勁的狀態。
    ④轉換空間:不要老待在家裡當宅神,或埋頭工作,平日要有不同的活動空間可去,例如公園散步、健身房運動、圖書館看書等。
    ⑤親近大自然:休閒時多走向大自然,森林裡的芬多精可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穩定自律神經,走出戶外也讓身體不依賴空調,自然調節體溫,使交感神經正常運作。

     

    規律運動 調整呼吸

    ①養成運動習慣:運動會分泌腦內啡,是調節自律神經的好方法。可依照個人狀況從事適合運動如慢跑、健走、騎腳踏車、游泳、瑜伽、太極拳等,並且維持1周3次,每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時間。
    ②常做腹式呼吸:呼吸是少數能被人所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吸氣時能刺激交感神經的活絡,吐氣時則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活絡;腹式呼吸能幫助自律神經維持在平衡狀態。

     

    飲食均衡 吃出活力

    幫助自律神經平衡的飲食:

    ①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避免憂鬱、焦慮。建議均衡攝取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等各種原型食物。
    ②鈣質:協助放鬆肌肉,舒緩壓力。牛奶、豆乾、豆皮、小魚乾、黑芝麻等,都是鈣質豐富的食物。
    ③維生素E:缺乏易造成荷爾蒙失衡,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可補充蛋黃、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鮭魚等。
    ④足夠水分: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足夠的水分能幫助生理功能正常運作。

    刺激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

    ①咖啡因:過量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影響大腦中的腺苷受體、刺激腎上腺分泌,導致或加劇焦慮、緊張。
    ②酒精:酒精會使水分流失、影響睡眠、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喝酒還會讓身體發炎,導致免疫力下降。
    ③精製糖:血糖起伏大會降低自律神經的穩定性,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的精製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小於5%更好。
    ④高鈉食物:鈉可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使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但攝取過多可能造成交感神經活性提高,自律神經調節困難。

     

    情緒調適 練習紓壓

    ①保持情緒平穩:當人在平靜、放鬆狀態中,自律神經會處於平衡狀態中,過度的緊張、不安、興奮、大發雷霆或歇斯底里會讓神經不規則地亢奮;悲傷、沮喪、失望、鬱卒則會阻礙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
    ②不過度壓抑情緒:太壓抑情緒會讓下視丘與自律神經之間失序,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③不求事事完美:尤其是「冠軍性格」的人,求好心切,得失心重,最容易患有自律神經失調。
    ④尋求紓壓管道:不要事事吞忍,適時紓發壓力,例如找人聊天、郊外散心、培養個人休閒興趣、逛街等,給情緒宣洩的出口。
    ⑤學習放鬆技巧:學習放鬆技巧有助於即時紓壓,例如腹式呼吸、冥想或肌肉放鬆法等。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楊聰財醫師.邱奕華醫師.高敏敏營養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治療篇 】

  •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疲倦、頭暈提不起勁、耳鳴、眼睛乾澀、心悸、胸悶、腸胃不適、找不到原因的疼痛…,自律神經失調渾身不舒服,各種症狀輪流上身,十分惱人,看了各專科門診,做過各種檢查都找不出病因,那麼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主要專科身心科 發掘問題從源頭醫治

    如果懷疑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先詢問你的家庭醫師,或向家庭醫學科、神經內科醫師或中醫師尋求醫療協助,症狀輕微的多可得到很好的照顧。精神科或身心科是診治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專科,建議可尋求醫療協助、接受評估,進一步釐清困擾的癥結,並安排適當的治療。

     

    目前也有醫療院所提供自費的自律神經檢測,最常見是以生理儀器測量心率變異性,利用心跳速度的變化作為指標,間接了解自律神經的活性狀態。但這項檢查只告訴我們失調的「現象」,並無法得知失調的「原因」,而找出原因才是病情得以改善的關鍵。

     

    ▲4大療法調整自律神經回到穩定狀態。

     

    第1線治療藥物 抗憂鬱劑調節血清素

    1.藥物治療

    針對自律神經失調引發的身心症,醫師會依照患者的情況進行症狀治療,例如抑制胃酸、心悸、頻尿、止痛、止暈等藥品。至於患者恐慌、焦慮、憂鬱、飲食障礙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情緒表現,則會以藥物幫助情緒穩定,讓大腦休息,進而改善身體不適。

     

    當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持續,代表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往往無法靠自身能力恢復,因此藉藥物先讓神經傳導回歸正常,是治療重點所在。目前臨床上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主要以血清素調節的抗憂鬱劑作為第1線治療,從低劑量開始,必要時會合併抗焦慮劑或安眠藥,一旦症狀逐漸緩解則逐漸減量,以避免藥物依賴的產生。

     

    心理治療、練習放鬆 自我鬆綁學習快樂


    2.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主要著重在強化心理強度及壓力因應模式,包括減少「在心中放大嚴重度」的災難化認知,讓注意力回到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務,是心理治療的常見焦點。藉由與心理師對談與互動,也能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內心,學會肯定自己及轉化固有的思考方式。

     

    3.放鬆訓練

    包括練習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內觀冥想等技巧,幫助調整呼吸,放鬆身心。練習腹式呼吸時,可選用一個軟背椅,雙手自然垂直、放在大腿兩側,然後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慢慢體會腹部規律起伏的感覺,每天做80次,具有穩定自律神經的好處。

     

    4.生物回饋治療

    對腹式呼吸或放鬆技巧若不嫻熟或需要指導,可搭配生物回饋治療,利用儀器所顯現的生理訊息,幫助患者進行放鬆訓練,以腹式呼吸慢慢吸氣,讓氣往下走,直到腹部微微鼓起,再慢慢吐氣,以達身心鬆弛狀態,而改善症狀。

     

    療程約3~9個月 調適得宜不怕復發

    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需要經過一個療程,大約3~9個月時間,但時間長短取決於患者的情況,包括病變種類、嚴重程度、是否對症下藥、治療配合度、引發因素是否解決等,因此需要個別諮詢再行判斷,只要確實進行治療、醫病雙方有共識,自律神經可以調適到穩定平衡的狀態。

     

    自律神經失調會復發嗎?機率因人而異,這取決於失調原因及治療後排除狀況,包括主因的解決情形,例如疾病史、個人心理狀況、身體健康情形、生活壓力等,當感覺生理或心理不對勁時,尋求專業協助也很重要,包括參與學習課程、心理諮商、尋找情緒出口等方式,都有助預防與調適。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黃偉烈醫師.張榮哲醫師.葉守正醫師.蕭尹瑩醫師.楊聰財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中醫篇 】

  • 自律神經失調/中醫啟動自癒力 2方劑解鬱結3穴位穩情緒 洗澡1妙招更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文明病,女性較男性多,原因不明,雖不算是真正疾病,卻令人十分困擾。從中醫觀點,自律神經失調多屬於「虛證」,主要關鍵在「心」,所謂「心主神明」,「心氣」不足就會情緒不穩。

     

    另外,陰虛也與肝腎不足、肝鬱氣滯化火有關,中醫調理方式是運用針灸「壓下亢奮的部分」,並以藥方「補不足之處」,以人為方式去調整原本自律神經的功能。

     

    常按3穴位穩定情緒 紓解胸悶、調理腸胃

    針灸常用穴位為「太衝」、「內關」、「神門」,可養心安神,讓情緒冷靜,每次按10至20下,每下停留幾秒至稍有痠脹感即可,反覆持續約2分鐘。

    ① 太衝穴

    位置:在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趾縫間,往上1寸(約1個拇指橫寬)凹陷處。
    功效:穩定焦慮煩躁情緒。

     

     

    ②內關穴

    位置: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2寸(約3手指寬)的中央。
    功效:改善心悸、胸悶、胃痛、腹瀉、便祕。

     

    ③ 神門穴

    位置:手腕掌心橫紋下方,靠小指側端,豌豆骨凹陷處。
    功效:改善頭暈、頭痛、心煩、失眠、頻尿。

     

     

    其他與自律神經相關的常用穴位,多集中在脊椎兩側的膀胱經及循行脊椎的督脈,很難自行按摩,可在洗澡時利用蓮蓬頭熱水沖打背部,就有放鬆效果,但不建議用強力水柱沖灌,以免造成局部軟組織發炎。

     

    常用處方:六味地黃丸、加味逍遙散酌加清熱安神藥

    中藥調理方面,中醫常用「六味地黃丸」與「加味逍遙散」2帖固有成方來調治自律神經失調。

    ①六味地黃丸

    藥材:山藥、山萸肉、熟地黃、澤瀉、牡丹皮、茯苓
    作用:山藥、山萸肉、熟地黃「三補」、澤瀉、牡丹皮、茯苓「三瀉」,用於補肝補腎滋陰瀉火。
    適合:肝腎陰虛者
    禁忌: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服用

     

    ②加味逍遙散

    藥材: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炙甘草、生薑、薄荷、牡丹皮、梔子
    作用:逍遙散主治肝鬱血虛,柴胡可疏肝、調和情緒,當歸、白芍補血;茯苓、白朮健脾益氣;生薑溫脾胃;牡丹皮、梔子可清熱去心火。
    適合:肝鬱氣滯者
    禁忌:女性經期量多時避免服用

     

    此外,中醫臨床上也會針對患者個別體質,酌加清熱及寧心安神的藥材。
    1.滋養補虛:可用黨參、麥門冬、百合等具有養心安神效果的藥方。
    2.心神不寧:可使用柏子仁、酸棗仁、茯神、遠志、合歡皮、夜交藤等藥方。
    3.嚴重心神不寧:龍骨、牡蠣、磁石等重症安神藥,對心煩失眠、心悸多夢、健忘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3茶飲改善精神情緒 緩解頭痛、腸胃不適

    ①甘麥大棗湯

    材料:甘草10克、浮小麥50克、大棗5枚
    作法:以水600cc煮成300cc,分成3份喝。
    功效:改善精神恍惚、悲痛欲哭、缺氧頻打呵欠

     

    ②紫蘇薄荷茶

    材料:紫蘇適量、薄荷適量
    作法:以熱水沖泡
    功效:緩解頭痛、胸悶、容易中暑

     

    ③玫瑰花茶

    材料:玫瑰花適量、陳皮適量
    作法:以熱水沖泡
    功效:緩解胃痛、乳房脹痛、腸胃蠕動不順暢

     

    看更多
    自律神經失調/頭暈、心悸、恐慌…渾身不對勁 大腦1功能出狀況 身心亂了套

    自律神經失調/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恐慌3前兆1妙招防發作
    自律神經失調/4面向改善失調 最佳飲食對策幫助神經平衡 1作法調節自律神經
    自律神經失調/4療法恢復神經平衡!用對藥幫大腦休息 掌握技巧不怕復發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健康2.0資料照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邱榮鵬中醫師.王翊錞中醫師.陳盈光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其他大腦與神經疾病

    大家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