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細菌、病毒感染 / 小兒麻痺症

【 症狀篇 】

  • 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會傳染嗎?有哪些症狀?感染就會造成肢體萎縮嗎?

    小兒麻痺症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白質炎」,是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小兒麻痺症是全球性的疾病,在發明小兒麻痺疫苗以前,全世界都有病例,溫帶地區主要流行季節為夏季至早秋、熱帶地區在雨季。台灣於200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目前小兒麻痺症在開發中國家及小兒麻痺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仍持續發生新病例。台灣未完成疫苗接種者仍為高危險群。

     

    什麼是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白質炎」,是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而人類是唯一的宿主。

     

    小兒麻痺症的傳染期?

    只要感染者持續排放病毒就可能造成傳染。在暴露於有臨床症狀或不顯感染者之後的36小時,受感染者的喉部分泌物就可檢出病毒,而72小時後,糞便也開始帶有病毒。病毒在喉部約存在1周,在糞便中的病毒約可存在3~6周或更久。其感染來源是患者之糞便或口咽分泌物,感染後潛伏期約7~10天,傳染力最強的時間應是發病前後。

     

    小兒麻痺症有哪些症狀?

    病情輕的有發燒、頭痛等症狀,重則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一般而言,超過90%感染到小兒麻痺病毒的人為不顯性感染或非特異性發燒,約10%的人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約1%的人會發生無菌性腦膜炎,這些被感染者約在1周後皆可完全恢復健康。只有小於1%感染者會出現無力麻痺症狀。出現麻痺症狀之感染者麻痺部位通常不對稱,視中樞神經運動細胞破壞部分而定。

     

    ▲小兒麻痺症狀。

     

    小兒麻痺症會死嗎?

    此外,小兒麻痺症之致死率在兒童約為2~5%,成人約15~30%。小兒麻痺症無特效藥治療,僅能採取支持性療法,民眾如出現急性肢體無力麻痺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感染小兒麻痺病毒一定會有症狀嗎?

    如未曾接種疫苗,則幾乎所有人都具有感受性,但僅約有1%的感染者會出現麻痺症狀,恢復後殘存麻痺的比率約為0.1%~1%。沒有免疫力的成人發生麻痺的比例,較未曾接種疫苗的嬰幼兒高。無論有無產生臨床症狀,感染後均具有終生免疫力。二次感染極少見,且多為感染不同型別的小兒麻痺病毒所造成。

     

    雖然台灣已是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如果幼兒未完成接種,由境外移入的小兒麻痺病毒,仍有再度引發流行的可能,故國內仍維持小兒麻痺疫苗的政策。

     

    看更多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失能後如何照護?什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小兒麻痺症/如何診斷與治療?有哪些支持性療法?肢體麻痺還能治嗎?
    小兒麻痺症/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麻痺?復健穴位和茶飲一次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台中市南區衛生所.疾病管制署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預防篇 】

  •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曾是全球性的流行疾病,台灣也出現過小兒麻痺大流行的情形,後因預防疫苗的普遍施用,疾病開始被有效控制,才不再產生新的病例。

     

    誰是小兒麻痺症高危險群?

    未接種疫苗者或未完成接種者為高危險群。

     

    預防小兒麻痺的方法

    預防小兒麻痺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小兒麻痺疫苗。口服活的減毒小兒麻痺病毒疫苗(沙賓疫苗OPV)或注射用不活化病毒疫苗(沙克疫苗IPV)皆廣為使用,有些國家只用IPV,有些只用OPV,有些則兩者皆用。

     

    減毒疫苗和不活化疫苗差別在哪?

    活的減毒小兒麻痺病毒疫苗的優點在於,服用後身體產生自然感染,從而刺激產生循環抗體(Circulation antibodies)及腸道免疫,同時又可由糞便排出而感染未接種疫苗者,使其自然感染而產生免疫,但可能有約240萬分之一的機率,造成疫苗相關的小兒麻痺症。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之後,應改用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取代減毒疫苗。

     

    什麼時候該打小兒麻痺疫苗?

    我國現行的接種時程係針對幼兒於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各接種1劑「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混合疫苗」,並提供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1劑「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四合一混合疫苗」。此外,民眾欲赴小兒麻痺症流行地區,或目前有疫情的國家前,應先前往旅遊門診諮詢,並確實完成疫苗接種。

     

    ▲小兒麻痺疫苗接種時機。

     

    哪些人不能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1.發高燒。
    2.免疫缺失者。
    3.正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腎上腺皮質素者。
    4.孕婦。 

     

    接種小兒麻痺疫苗注意事項

    1.服疫苗前後半小時不要飲水或進食,以免影響疫苗效力。

    2.當兒童患有腸胃病或腹瀉時,最好延緩服用。

    3.下列兩類個案因不適用活性減毒口服小兒麻痺疫苗,請檢具醫師開立之診斷證明書、處方箋及備妥冷藏設備,至轄區衛生局填寫申領表,領取注射式小兒麻痺疫苗接種。

    4․免疫缺失者:包括HIV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病人。

    5․家裡有上述病人之健康嬰幼兒或學童。

     

    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及因應方法

    接種後1~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及嚴重不適症狀,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看更多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失能後如何照護?什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小兒麻痺症/如何診斷與治療?有哪些支持性療法?肢體麻痺還能治嗎?
    小兒麻痺症/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麻痺?復健穴位和茶飲一次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台中市南區衛生所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照護篇 】

  • 小兒麻痺症/失能後如何照護?什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小兒麻痺症曾帶給很多家庭巨大的身心創傷,也對整體社會及國家帶來龐大人力及經濟的損失。有些人因為小兒麻痺症而成為殘障者,這些倖存者經過30、40多年的生活,由於受小兒麻痺症影響程度不一,造成常有抱怨關節疼痛、肌肉痠痛、耐力減退或較易疲勞等症狀,這些症狀就是一般所稱的「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ost-polio syndrome,PPS)。在罹患小兒麻痺症之後,有25~50%的人會有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誰是小兒麻痺後症候群PPS高危險群?

    一般來說,約在小兒麻痺症後15~30年發生,年齡約在35~60歲,但是小兒麻痺的情況愈嚴重,愈會產生PPS的症狀。其他會增加PPS的機率還有:急性的小兒麻痺症時期較久、長久的功能缺損、女性的小兒麻痺症患者。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PS是什麼?

    在從小兒麻痺症復原之後,經過一段時間會開始有肌肉萎縮(肌肉本身重量減少)、無力、疼痛、肢體容易疲勞的現象。PPS的出現十分緩慢,它們會有一段穩定的時期,接著日常動作的能力慢慢下降,大部分的病患會感覺到肢體的活動性變差、上肢功能與肺功能變差,因而漸漸無法應付日常生活。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PS有哪些症狀?

    疲勞是最常見症狀,有時在稍微用力之後就會產生疲勞,並會使其他的症狀加劇。此外,像是呼吸、吞嚥、以及與睡眠相關的呼吸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對冷空氣無法適應等,都是值得注意的症狀。

     

    什麼原因引起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PS?

    目前還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全解釋PPS的成因,最廣為接受的是神經疲乏理論。病毒會攻擊脊髓內的前角細胞的神經,進而使同一個運動單元內的肌肉失去支配。然而,身體內受損神經周圍的運動神經會來連接到此肌肉,以重新支配該肌肉。這會使部分的肌肉重新恢復功能,但也會使其運動單元來的比之前大。

     

    神經疲乏理論指出,此一擴大的運動神經纖維對細胞本體的代謝需求加大,使其必須提供更多的養分到神經纖維處。在多年的使用後,其神經漸漸無法負荷,導致周邊神經纖維逐漸退化,甚至也會影響到神經本體。因為整個神經系統的代謝需求增加,也會使得神經不再增生,並會產生疲乏。

     

    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PPS如何照護?

    要讓患者休息、止痛、增加便利生活的器具(如電動輪椅),保存能量來減少疲勞持續的時間。建議患者改變生活型態、減少工作量、白天稍微睡眠來保存能量。如果體型較胖則需減重。在有些個案中,可以只用下肢的輔具來減少能量消耗。

     

    此外,肌力訓練與耐力訓練比長期的有氧活動更能減緩PPS的症狀。其活動包含水療與其他定時的肌力訓練,但需注意不要增加疲勞程度。PPS因為其肌肉萎縮,所以肌肉骨骼系統的壓力增加,關節的不穩定會導致嚴重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藥,在治療師的看視下進行運動訓練、穿戴支架來減少機械性壓力。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PPS的照護原則。

     

    看更多
    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會傳染嗎?有哪些症狀?感染就會造成肢體萎縮嗎?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如何診斷與治療?有哪些支持性療法?肢體麻痺還能治嗎?
    小兒麻痺症/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麻痺?復健穴位和茶飲一次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治療篇 】

  • 小兒麻痺症/如何診斷與治療?有哪些支持性療法?肢體麻痺還能治嗎?

    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感染所引起,而小兒麻痺病毒也是一種腸病毒,包含三種血清型別,其中以第一型小兒麻痺病毒最常引起流行。為了有效評估各地區是否仍有小兒麻痺症病例,台灣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監視系統來監測小兒麻痺症。

     

    如何診斷小兒麻痺病毒感染?

    小兒麻痺病毒傳染以糞口途徑為主,不過在衛生良好的環境,透過咽喉分泌物的傳播方式也會發生。2000年10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台灣位居之西太平洋區已根除小兒麻痺症,但由於感染小兒麻痺病毒後,有1%病例會出現麻痺症狀,為了有效評估各地區是否仍有小兒麻痺症病例,台灣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急性無力肢體麻痺」(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監視系統來監測小兒麻痺症。

     

    如有「任何小於15歲兒童中出現AFP,以及在任何年齡中出現疑似小兒麻痺症導致之麻痺情形」時 ,一經診療發現,都需立即向衛生單位通報,同時應在通報後48小時內完成疫調,並在麻痺發生後的14天內完成2次適當糞便檢體採檢,2次採檢需間隔至少24小時,以及咽喉擦拭液1次,進行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在內的腸病毒PCR檢驗,以確定是否為小兒麻痺病毒感染。

     

    如何治療小兒麻痺病毒感染?

    小兒麻痺病毒感染與其他腸病毒相同,目前並沒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也沒有藥物可減緩病程進展。一般而言,超過90%感染者為不顯性感染或非特異性發燒,約10%的人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可使用一般感冒常用的症狀治療藥物,如退燒解熱劑、止吐劑、腸胃藥物等減輕症狀。

     

    發生無菌性腦膜炎怎麼治療?

    無菌性腦膜炎採支持性症狀治療,患者可能出現發高燒、頭痛、嘔吐的現象,可以考慮水分補充,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緩解治療。有必要時也可考慮注射降腦壓的藥物做為支持性療法的一部分。

     

    若已造成肢體麻痺還需要治療嗎?

    如造成肢體麻痺,則須注意疼痛控制與物理治療,以免肢體活動受限。另外可能發生呼吸衰竭而需呼吸器支持。另外若病毒影響中樞神經,則須注意血壓、心跳等心血管系統功能,監測可能發生的休克或自主神經系統異常。

     

    如何管理接觸者?需要隔離嗎?

    AFP為小兒麻痺症監視指標,醫療院所發現有小於15歲的兒童出現任何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現象,但沒有感覺或認知功能障礙時,應於24小時內通報,並依規定採檢送驗。衛生局須立即調查接觸者,包括鄰居、同學、親屬、安親班、托嬰處等小於15歲之小朋友。接觸者調查是為找尋感染源或了解疫情是否擴散,如有需要再進行採檢,以確認是否感染。一旦經實驗室檢出小兒麻痺病毒,衛生局需立即調查個案潛伏期旅遊史、掌握個案可傳染期接觸者名單、進行健康監視,及督導環境消毒。

     

    看更多
    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會傳染嗎?有哪些症狀?感染就會造成肢體萎縮嗎?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失能後如何照護?什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小兒麻痺症/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麻痺?復健穴位和茶飲一次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蘇家彬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中醫篇 】

  • 小兒麻痺症/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麻痺?復健穴位和茶飲一次看

    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症病毒引起,急性期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大多數可以完全復原,少數產生後遺症者則會出現漸進式肌肉萎縮症,因為肌肉質量下降,感覺疼痛和疲勞,日常活動的能力也會下降,四肢及肺部功能衰減尤其明顯。

     

    中醫如何看待小兒麻痺症?

    中醫典籍將小兒麻痺症歸屬於「五遲」、「五軟」、「五硬」等範疇。五遲指立遲、行遲、齒遲、髮遲、語遲;五軟者,則頭項手足口肉皆軟軟;五硬指手硬、腳硬、腰硬、肉硬、頸硬。由於經常於兒童時期造成後遺症,病因歸屬於「先天稟賦不足」,主要常見兩類證型為「肝強脾虛」及「肝腎虧虛」,治療上針對肝、脾、腎三臟腑調整氣血平衡。

     

    小兒麻痺症分2種證型

    肝強脾虛型

    主要表現出肢體痙攣、僵硬、動作失調產生的運動模式障礙。中醫治療採「健脾柔肝」治則處置,常見用方有抑肝散、柴胡疏肝湯、天麻鉤藤散等。常見藥物包含柴胡、白芍、鉤藤、石決明等,以健脾為主,在補益虛損的基礎下,疏肝、柔肝來舒緩神經安定性及肌筋膜過度僵硬。

     

    肝腎虧虛型

    主要表現出肌肉無力、動作發展遲緩、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生長發展問題。中醫治療採「補益肝腎氣血」治則處置,常見用方有六味地黃丸、人參養榮湯、左歸丸、歸脾湯等。常見藥物包含熟地、生地、黃耆、黨參、枸杞、當歸等,透過補養肝腎氣血,養足先天氣血虧損,來建立後天發展的營養物質吸收轉化。

     

    小兒麻痺復健穴位

    百會穴

    屬督脈,為手足少陽、足太陽、足厥陰之會,穴在頭頂,為一身之宗,百神所會。具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功效。每日早晨起床按壓15~20分鐘可以喚醒全身氣血啟動,強化全身經脈疏通之效。

     

     

    四神聰穴

    位於顛頂,屬於奇穴。位於頭頂正中,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去一寸處,共計4穴。對頭痛、眩暈、癲狂、癇症、失眠、健忘、中風、震顫麻痹、腦炎後遺症、內耳眩暈症等頗具功效。中醫治療經常使用四神聰搭配百會穴來強化諸身氣血活絡,能增加百會穴疏通氣血療效,每日早晨起床搭配百會穴按壓15~20分鐘加強療效。

     

     

    湧泉穴

    屬足少陰腎經 ,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由此而上,如泉水涌出,具鼓動腎氣、開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等功效,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強化經絡連貫疏通之效。每日足浴搭配按壓百會及四神聰穴15~20分鐘可加強功效。

     

     

    小兒麻痺復健茶飲

    炒白芍5克、川芎1克、何首烏5克、葛根5克、枸杞5克、甘草3克,熱水燜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舒緩肌肉筋膜及降低神經亢奮性,搭配葛根疏通項背部筋絡,何首烏及枸杞濡養肝腎氣血做為基礎,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舒筋、柔肝、養肝腎之效。

     

    小兒麻痺症照護需要耐心及毅力,中醫治療除用藥補益先天不足氣血外,透過針灸疏通筋絡、調節神經安定性,照護者也需陪同患者復健,並適度透過脊椎按摩術及穴位按壓來幫助患者恢復周身氣血運行。

     

    看更多
    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會傳染嗎?有哪些症狀?感染就會造成肢體萎縮嗎?
    小兒麻痺症/誰是高危險群?如何預防最有效?誰不能打小兒麻痺疫苗?
    小兒麻痺症/失能後如何照護?什麼是「小兒麻痺後期症候群」?
    小兒麻痺症/如何診斷與治療?有哪些支持性療法?肢體麻痺還能治嗎?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周大翔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其他細菌、病毒感染疾病

    大家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