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老化危機4

腸不好也會憂鬱症!健忘、脾氣差、憂鬱、睡不好,都是腸道問題引起

◎ 撰文/郭庚儒
◎ 諮詢專家/陳冠仰醫師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睡不好失眠 腸道菌失衡

研究發現,憂鬱症與腸道健康有關,憂鬱症患者的腸道好菌少、壞菌多;也有研究發現,腸道菌失衡的人容易健忘、脾氣差、睡不好。為什麼大腦疾病會與腸道有關呢?

腸道如何影響大腦?100兆腸道菌是關鍵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台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院長陳冠仰指出,大腦是人體神經細胞最多的器官,而腸道的神經細胞也超過1億以上,數量僅次於大腦,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腸道不但是消化器官,也能進行複雜的訊息傳遞,具有大腦反饋作用,可以思考、學習、對大腦下指令」。

陳冠仰舉例,當吃到不乾淨的食物,腸道會利用神經反饋作用,將飽食訊號傳遞給大腦,同時對大腦下指令,讓腸道蠕動變慢、減緩消化,並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嘔吐讓有害物質盡快排出,不繼續影響其他器官。

「其實腸道單靠神經細胞傳遞訊號,無法達到真正影響大腦的作用,存在於腸道黏液層的腸道菌才是關鍵。」陳冠仰表示,腸道有400種以上菌群、超過100兆的腸道菌,24小時全年無休不停工作,把進入腸道的食物纖維,分解成對人體有用、有害或無用的化學物質、短鏈脂肪酸等,並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和免疫細胞等,與中樞神經進行複雜的訊息傳遞,透過從腦幹到腸道最下端、人體最大神經的迷走神經,構成了所謂的「菌-腸-腦軸線」,讓腸道與大腦形成雙向回饋。 

TVBS

▲ 腸道菌失衡恐增加憂鬱、健忘、脾氣差、睡不好等大腦疾病風險。

腸道壞菌多,大腦容易生病

研究發現,腸道菌失衡增加憂鬱、健忘、脾氣差、睡不好等大腦疾病的風險。為什麼腸道菌失衡會與大腦疾病有關呢?陳冠仰說明,良好的腸道菌相應是好菌多、壞菌少;一旦腸道菌失衡,就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像是多巴胺、血清素等,其中的多巴胺50%由大腦分泌、50%由腸道分泌,而95%的血清素由腸道分泌、大腦分泌5%。

陳冠仰進一步說明,多巴胺是「快樂激素」,負責傳遞興奮、積極、愉快的訊息,而血清素為「幸福激素」,與幸福感和滿足感的情緒有關,如果多巴胺分泌和血清素分泌不足,容易沒胃口、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失眠、情緒不穩或失控、焦慮、憂鬱,與憂鬱症有正相關。 

TVBS

▲ 調整飲食中的蔬果、瘦肉、優質脂肪食物的比例,能讓腸道好菌變多。

預防大腦生病,吃這些食物養腸道好菌

想要預防大腦生病,日常飲食怎麼吃?陳冠仰建議,養成正確均衡飲食觀念,可提高飲食中的蔬果、瘦肉、優質脂肪食物的比例,有研究顯示,蘋果、香蕉、洋蔥、大蒜、藜麥,以及優酪乳、泡菜、味噌所含的特殊營養素,特別有助於腸道好菌生長,也要降低紅肉、高糖食物的攝取。另外,益生菌保健食品,也是方便補充好菌的方法。

諮詢專家

陳冠仰醫師

陳冠仰醫師

延伸閱讀

TVBS製作團隊

TVBS數位事業部
TVBS節目部

全台第一健康資訊平台|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