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皮膚 / 蜂窩性組織炎

【 症狀篇 】

  •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症狀及原因?併發症有哪些?嚴重死亡率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常見但可能致命的皮膚感染疾病,無論是因蚊蟲叮咬還是小傷口引發,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本文將深入探討蜂窩性組織炎的成因、症狀以及可能的併發症,幫助你了解與預防。

     

    蜂窩性組織炎是什麼?下肢最容易感染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軟組織感染疾病,主要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細菌引起,侵襲真皮及皮下組織。由於人體皮下脂肪層呈現如蜂窩狀的結構,因此當這個區域發炎時,便稱之為蜂窩性組織炎。

     

    此疾病通常發生於皮膚破損或開放性傷口後,細菌經由淋巴系統擴散至結締組織,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偶爾也會因口腔傷口引發頭頸部感染。台灣急診醫學會的數據顯示,蜂窩性組織炎的年盛行率約為每千分之二,而若合併壞死性筋膜炎,死亡率可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的成因,就算沒明顯傷口也會被感染

    蜂窩性組織炎的主要成因是細菌感染,通常是因為外傷、蚊蟲叮咬、肌膚龜裂、拔牙或香港腳等原因導致的傷口感染。此外,免疫力低下或末梢循環不佳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即便沒有明顯的傷口,細菌仍有可能通過微小裂縫進入皮膚,引發發炎反應。

     

    蜂窩性組織炎症狀

    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局部的紅、腫、熱、痛,這四個特徵症狀是判斷疾病的關鍵。具體表現如下:

     

    1. 發紅:感染部位及其周圍皮膚呈現潮紅。
    2. 腫脹:受感染區域的皮膚表面輕微隆起。
    3. 疼痛:感染部位會出現持續疼痛,嚴重者伴隨發燒及化膿現象。
    4. 發熱:感染區域的溫度較周圍皮膚更高。

     

    ▲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症狀。
    ▲蜂窩性組織炎常見症狀。

     

    蜂窩性組織炎的發展過程可能從輕微的局部症狀逐漸惡化,若未能及時治療,炎症可能擴散至更深層的組織,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此疾病特別容易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最常見於臉部、頸部或四肢。

     

    蜂窩性組織炎併發症,感染嚴重恐死亡

    蜂窩性組織炎皮膚患部出現紅、腫、痛、熱之外,往往會合併紅斑、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頭痛、關節痛、淋巴腺腫等全身症狀。若未能及時控制,可能引發多種嚴重的併發症,以下為常見的併發症:

     

    1. 壞死性筋膜炎:細菌深入筋膜層,導致組織壞死,病情迅速惡化,危及生命。
    2. 全身性敗血症:細菌進入血液系統,導致全身性感染,可能引發多器官衰竭。
    3. 全身不適與發燒:患者會感到全身不適,並伴隨高燒、畏寒等症狀。
    4. 關節疼痛與淋巴腫大:感染可波及關節,導致疼痛及淋巴腫大,增加感染範圍。
    5. 休克與死亡:若感染無法控制,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看更多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及高危險群?會傳染嗎?預防傷口感染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照護、生活對策與保養方法 4飲食要點助傷口痊癒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及診斷方式?傷口多久會痊癒?3狀況立刻就醫回診
    蜂窩性組織炎/中醫內外合治加速痊癒!2茶飲3穴位調理 針灸必知1件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預防篇 】

  •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及高危險群?會傳染嗎?預防傷口感染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可能從一個微小傷口開始,引發嚴重的健康問題。誰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高危險群?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這種潛在致命的感染?不可忽視的預防要點、遠離蜂窩性組織炎的威脅一篇看懂。

     

    蜂窩性組織炎高風險族群

    蜂窩性組織炎的高風險族群主要是免疫力較弱者,包括:

     

    1. 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肝硬化、痛風等病患,通常免疫系統較為脆弱。
    2. 銀髮族及嬰幼兒:這些群體的抵抗力通常較低,易受細菌感染。
    3. 營養不良者:營養不良會削弱身體抵抗病菌的能力。
    4. 免疫系統相關疾病患者:如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病患。
    5. 職業高風險者:工作中容易受傷或經常接觸水的人士,需特別謹慎。

     

    蜂窩性組織炎會傳染嗎?一般人預防蜂窩性組織炎方式

    只要照護者或接觸者有適當的防護(如手套)及洗手,基本上不會傳染,一般人要預防蜂窩性組織炎,須注意以下事項: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定期洗澡,特別是環境濕熱下,流汗與高溫容易孳生細菌,如運動後或工作後。使用溫和的清潔劑,避免使用過度刺激的肥皂。
    2. 保持皮膚乾燥:保持皮膚乾燥,因為細菌在潮濕的環境中更容易繁殖。
    3. 注意傷口護理:如果你有任何皮膚受傷,如割傷、燒傷或手術傷口,請注意及時清潔和傷口護理。
    4. 避免分享個人用品:避免與他人分享個人用品,例如毛巾、刮鬍刀或其他個人護理用品。

     

    ▲預防蜂窩性組織炎方法。

     

    反覆性蜂窩性組織炎的預防

    對於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尤其是經常出現下肢腫脹、肥胖或手術後的患者,反覆性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較高。針對這類患者,醫師通常會建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療,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傷口照護的重要性

    蜂窩性組織炎的預防在於正確處理日常傷口。適當的傷口護理能有效避免感染擴散,對於高風險族群,更應特別注意傷口的清潔與換藥,並在感染初期及時就醫,以防病情惡化。一般傷口的照顧重點如下:

     

    準備換藥物品

    家中的醫藥箱應備有滅菌手套、棉棒、生理食鹽水、滅菌紗布、紙膠等物品,以便進行傷口換藥。

     

    保持手部衛生

    每次換藥前,務必用乾淨的肥皂徹底洗手。換藥時,請小心移除舊敷料,清潔並消毒傷口,依醫囑塗抹藥膏後,再以敷料覆蓋傷口。

     

    規律生活作息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抽菸、酗酒、嚼檳榔等行為,這些行為會降低身體免疫力。

     

    遵循醫囑並改善飲食

    依照醫師指示治療原有疾病,並攝取高蛋白和高維生素C的飲食,以促進傷口癒合並增強抵抗力。

     

    看更多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症狀及原因?併發症有哪些?嚴重死亡率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照護、生活對策與保養方法 4飲食要點助傷口痊癒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及診斷方式?傷口多久會痊癒?3狀況立刻就醫回診
    蜂窩性組織炎/中醫內外合治加速痊癒!2茶飲3穴位調理 針灸必知1件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陳秋萍護理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照護篇 】

  •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照護、生活對策與保養方法 4飲食要點助傷口痊癒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可能迅速惡化的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後果可能十分嚴重,甚至導致截肢。因此,正確的照護與管理對於患者的康復很重要。

     

    蜂窩性組織炎住院照護

    在蜂窩性組織炎的急性階段,住院治療是不可或缺的。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進行以下措施:

     

    檢查與監測

    進行血液、尿液、胸部X光、心電圖等檢查,並定期監測呼吸、血壓、體溫等生命徵象。

     

    藥物治療

    依醫囑進行點滴注射,並使用抗生素或止痛藥控制感染和緩解疼痛。

     

    飲食安排

    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提供均衡飲食,或為糖尿病患者制定特別的飲食計劃。

     

    活動限制

    急性期時,應臥床好好休息避免活動,將患處抬高並適當冰敷,緩解水腫情況,依照醫囑按時服藥。若是患處在下肢的患者必須臥床休息,避免下肢活動,隨著病情穩定,可以漸進式恢復下肢活動。

     

    護理指導

    醫護人員將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換藥和保持傷口清潔,並提供相關的衛教資料。

     

    蜂窩性組織炎飲食注意要點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促進康復的重要一環。建議蜂窩性組織炎患者可參考以下飲食建議:

     

    1. 均衡飲食:多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如乳製品、肉類、魚類等,以增強免疫力。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或過於刺激的飲食。
    3. 避免高溫、高油、高熱量食物:如油炸、燒烤。
    4. 減重建議:如果體重過重,可考慮採用地中海飲食或間歇性斷食來減重,進而改善身體狀況。

     

    ▲蜂窩性組織炎飲食注意事項。
    ▲蜂窩性組織炎飲食注意事項。

     

    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生活對策與保養

    在日常生活中,蜂窩性組織炎患者應注意以下事項,以防止病情惡化:

     

    保持傷口清潔

    依照醫師指示,定期換藥並保持傷口乾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劑,必要時可使用繃帶保護傷口。

     

    良好生活習慣

    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並禁止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等不良習慣,以免降低免疫力。

     

    密切觀察病情

    若出現持續發炎或發燒情況,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蜂窩性組織炎居家照顧

    蜂窩性組織炎的康復過程可能較長,因此適當的復健及家人照顧很重要。患肢必須休息和抬高,以促進靜脈之回流及減輕水腫。密切觀察患部皮膚之紅腫、 溫度及疼痛情形之改變。

     

    家屬應協助患者進行日常活動,並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鼓勵。透過正確的照護措施、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的復健和家人的支持,患者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的風險,並加速康復,恢復健康。

     

    看更多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症狀及原因?併發症有哪些?嚴重死亡率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及高危險群?會傳染嗎?預防傷口感染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及診斷方式?傷口多久會痊癒?3狀況立刻就醫回診
    蜂窩性組織炎/中醫內外合治加速痊癒!2茶飲3穴位調理 針灸必知1件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治療篇 】

  •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及診斷方式?傷口多久會痊癒?3狀況立刻就醫回診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常見但不可忽視的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截肢。如何診斷和治療蜂窩性組織炎?以下詳細介紹。

     

    蜂窩性組織炎診斷與檢查

    蜂窩性組織炎的診斷通常包括臨床評估與多種檢查手段。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血液檢查,以檢測炎症指數及白血球數量,同時也會進行傷口細菌培養,以確定引發感染的病原菌。若懷疑感染已蔓延,可能會進行X光檢查,以排除深部感染或骨髓炎的可能性。

     

    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分階段治療方式

    初期治療:抗生素與支持療法

    在蜂窩性組織炎的早期,通常會使用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目的是控制感染並減輕症狀,通常需治療7~10天,若病情較輕,患者可能只需要局部塗抹藥膏即可。為了減輕紅腫熱痛,局部冰敷是常見的支持療法,每次冰敷10~15分鐘,間隔30分鐘以上,並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腫止痛。

     

    進階治療:靜脈注射與手術

    當蜂窩性組織炎發展至中期或患者出現發燒、畏寒等全身性症狀時,醫師會選擇靜脈注射抗生素來更快速有效地控制感染。如果傷口過於嚴重或形成壞死組織,醫師將會考慮進行清創手術,移除受感染的組織,以防止感染擴散。

     

    蜂窩性組織炎治療注意事項

    在治療過程中,患肢必須保持休息與抬高,以減輕水腫並促進康復。對於開放性傷口,護理應遵循外科無菌技術,並嚴格更換敷料,以防止二次感染。患者應避免過度勞累,並遵醫囑服用止痛藥,幫助減輕疼痛。

     

    蜂窩性組織炎多久會好?

    如果蜂窩性組織炎能夠及時接受專業治療並按照醫囑正確服用藥物,通常患者在1~2周內可望痊癒。然而,對於患有慢性病或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康復時間可能會延長,甚至可能因併發症而需要住院治療。

     

    蜂窩性組織炎有後遺症嗎?

    即使蜂窩性組織炎經治療後已痊癒,受感染部位的組織仍可能處於脆弱狀態。在活動過多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或水腫。此外,該部位可能會出現色素沉澱和持續的水腫。為了促進康復,建議患者多加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刺激。如果出現異常症狀或不適,應及時回診就醫。

     

    蜂窩性組織炎何時需要立即就醫?

    如果有發燒、畏寒、腫脹更嚴重等情況,請立刻就醫處理,以免傷口變得更嚴重。

     

    看更多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症狀及原因?併發症有哪些?嚴重死亡率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及高危險群?會傳染嗎?預防傷口感染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照護、生活對策與保養方法 4飲食要點助傷口痊癒
    蜂窩性組織炎/中醫內外合治加速痊癒!2茶飲3穴位調理 針灸必知1件事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亞東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中醫大附醫.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 中醫篇 】

  • 蜂窩性組織炎/中醫內外合治加速痊癒!2茶飲3穴位調理 針灸必知1件事

    蜂窩性組織炎是一種危險的皮膚感染,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重症。中醫結合內外治療法,提供從清熱解毒到居家保健的全方位對策,幫助患者快速康復。

     

    蜂窩性組織炎的中醫治療方法:辯證論治的綜合應用

    中醫認為,蜂窩性組織炎的形成與正氣不足密切相關。當身體的防禦系統無法抵禦外來的熱毒或濕邪侵襲,便容易導致皮膚和軟組織的發炎。中醫將蜂窩性組織炎歸類為「熱證」和「表證」,其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熱、痛等。

     

    蜂窩性組織炎的中醫治法

    中醫治療蜂窩性組織炎強調辯證論治,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主要分為內治和外治兩個層面:

     

    內治法

    1. 清熱解毒藥物:對於急性期的蜂窩性組織炎,通常會使用黃連、黃芩、黃柏等具有清熱解毒效果的中藥,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減少紅腫熱痛的症狀。
    2. 化濕藥物:如果患者伴有體內濕邪,表現為局部水腫或腫脹,則需加用如薏苡仁、茯苓等化濕利水的藥物,幫助排除體內濕氣。
    3. 補氣藥物:若患者體質虛弱,正氣不足,可能會使用黃耆、人參等補氣藥物,來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提升抵抗力。

     

    外治法

    1. 中藥洗劑:在局部治療方面,中藥洗劑如黃連膏或清黛膏可用於消炎止痛,但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誤用。
    2. 針灸與雷射針灸:針灸不宜直接在感染部位進行,但可以刺激遠端穴位,可選用針灸或雷射針灸達到調節全身氣血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中西醫整體治療

    中醫治療蜂窩性組織炎,通常會依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辯證施治,並且可能結合西醫的抗生素療法,以提高治療效果。這樣的中西合療方式,可以兼顧中醫的調理和西醫的快速消炎作用,確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如何促進蜂窩性組織炎傷口癒合?飲食與用藥的選擇

    在蜂窩性組織炎的康復階段,患者需注意避免食用如薑、酒等容易加重體內熱毒的食物。在康復期間,適量進補是必要的,但需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補品,避免因過度補養而導致病情反覆。此外,局部可以使用中藥膏如黃連膏進行護理,但針對較為嚴重的傷口,仍建議患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以避免不當處理引發併發症。

     

    蜂窩性組織炎穴位按摩

    針對蜂窩性組織炎的居家保健,中醫推薦使用特定穴位進行按摩:

     

    合谷穴與太衝穴

    這兩個穴位有助於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對於蜂窩性組織炎的康復期特別有效。合谷穴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之間;太衝穴則位於腳背,第一與第二趾之間。

    ▲合谷穴位置。

     

    ▲太衝穴位置。

     

    三陰交穴

    此穴位位於小腿內側,可以有效幫助清除體內濕氣,特別適合有水腫現象的患者。需注意按摩時,避免直接按壓受感染的部位,以免加重病情。

     

    ▲三陰交穴位置。
    ▲三陰交穴位置。

     

    蜂窩性組織炎適用茶飲

    除了穴位按摩之外,可配合茶飲來幫助恢復:

     

    金銀花茶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適合蜂窩性組織炎患者在感染期飲用。可以將金銀花與生甘草搭配,煎煮後每日飲用,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

     

    建議配方:金銀花3錢、生甘草1錢、蓮鞘1錢。

     

    蒲公英茶

    蒲公英具備消炎排毒的功能,適合在康復期飲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煎煮蒲公英茶時,可加入少量的生地黃以增強效果。

     

    建議配方:蒲公英5錢、生地黃2錢。

     

    這些茶飲應用冷水沖洗乾淨後煎煮,每次煎煮約700c.c.,分早晚兩次飲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蜂窩性組織炎患者及時就醫避免重症

    蜂窩性組織炎若處理不當,可能進展為敗血症等重症。因此,患者一旦發現傷口異常或感染擴大,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病情。此外,對於易反覆發作的患者,如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老人,則需更加重視預防與保健,減少感染的機會。

     

    看更多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症狀及原因?併發症有哪些?嚴重死亡率高達100%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預防及高危險群?會傳染嗎?預防傷口感染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照護、生活對策與保養方法 4飲食要點助傷口痊癒
    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治療及診斷方式?傷口多久會痊癒?3狀況立刻就醫回診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黃書澐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 其他皮膚疾病

    大家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