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親人重病該急救還是該放棄?怎麼和長輩開口談生死?楊月娥:重來一次,我不會救媽媽

許佳惠 報導 2023/03/30 21:0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親人生了重病進急診,到底要救還是該放棄?救活後如果要終生臥床,還要不要救?該怎麼知道長輩對生命的想法與身後事規劃?知名主持人楊月娥最近出版新書,暢談自己照顧家人的心得。她表示母親當年因敗血症送醫,原本家屬一致同意不急救,但哥哥受到醫師壓力決定急救,最後母親卻氣切、終生臥床、不時表達想死意念,讓楊月娥很感嘆,直言人生若重來,不會救媽媽。

 

楊月娥照顧家人經驗豐富

敏盛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邀請楊月娥在《江P醫件事》中,暢談照顧者的辛酸。楊月娥表示,自己這10年來照顧倒下來的公公、臥床7年的媽媽、17歲罹患血癌的小女兒、50歲中風的妹妹,還有幾年前莫名其妙感染腦炎,不能吃、不能動、身體亂抖的大女兒。而她雖然有請看護幫忙,但仍是主要的精神支持者,甚至連看護的情緒、看護家裡的事情都要關心,這些心路歷程全都記錄在新書裡。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楊月娥母親敗血症送急診 家屬共識遭醫師質疑

楊月娥說,當初她媽媽因為嚴重敗血症送急診,呼吸隨時可能會停止,醫師問家屬要不要急救、要不要插管,她和哥哥、妹妹都決定不要救,因為媽媽已經70歲、多重器官衰竭,還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人生沒有什麼遺願要完成或夢想需要追尋,所以家屬認為如果撐得過就過、撐不過就算了。但沒想到她才剛離開,醫生就跟哥哥說「你要救,你為什麼不救、為什麼不給她一個機會?」,後來哥哥撐不住就簽了插管,媽媽也被救回來。

看更多:用呼吸器就要戴一輩子?醫揭關鍵在「這天數」 家屬照護不可輕忽3重點

 

母親氣切臥床 楊月娥照顧7年卻惹怨

可是等到出院要回去照顧的時候,大家卻鴉雀無聲!後來是楊月娥老公說,「我們帶媽媽回家,因為我們家有電梯」。她也因此照顧媽媽7年,楊媽媽經常比死翹翹的手勢,表達想死的意念,她因為被救回來,卻被氣切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每天只能夠看天花板,因此心生怨念,經常對楊月娥和哥哥比出指責的手勢,楊月娥為了自保只能告訴媽媽「不是我幫妳決定的」,但在劃清界限的同時,也造成媽媽對哥哥的誤解,導致她和哥哥互動變差、關係緊張,哥哥甚至揚言要告她。

 

 

沒有生活品質 寧可不救

楊月娥感嘆,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她還是會決定不要救媽媽,因為那種生活品質不是媽媽想要的,她了解媽媽的個性,是很豪爽的人,每天到處跑、騎摩托車去海邊到處遛達,結果卻被困在床上7年,這對母親來說是很大的折磨。她不會因為想要讓媽媽多留在身邊久一點,而讓她去承受這樣子的痛苦,所以若再來一次,她會選擇不插管、不氣切。

看更多:愛在疫起時/插管只有一次機會!高齡患者坦然簽下DNR…兒科醫師最憂心1件事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醫師立場 可逆的病就要救

江坤俊也站在醫師立場表示,現在已經走入老年社會,很多40~60歲的人,如果長輩還健在,大概身體也很難很健康,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面臨相同問題。對醫生來說,看到病人送到急診室通常只看一件事,就是患者當下得到的病是不是可逆的,例如阿娥姐的母親,來的時候可能是敗血症,敗血症是可逆的,只要控制住感染、打抗生素是可逆的;血糖800多,打胰島素就是可逆的,所以當下看到一些可逆的狀況的話,就覺得說幹嘛不救?只要經過治療改善,患者就會活了。但是像癌症病患,例如癌末病患有敗血症,如果他原來的癌症是不能處理的,就可能會建議他說不要救了,因為就算敗血症救回來,癌末還是不可逆。所以當下要救或不要救,一般醫生是去用疾病是不是可逆的來做判斷。

 

 

氣切與急救是兩回事 氣切是為了脫離呼吸器

另外很多人說氣切,其實跟急救本身是兩回事。急救是做兩件事,一個是心臟按摩,一個就是插氣管內管,病人急救完畢之後就被送到加護病房。至於什麼時候做氣切,就是當被急救回來、生命徵象穩定、原來的毛病也處理掉,可是呼吸管一直拔不掉的時候。江坤俊舉例,插管就好像拿著一根長吸管在呼吸,會很費力。但氣切從喉嚨放呼吸管,管子變短,就像拿短吸管在呼吸,當然比較不費力,也比較有機會脫離呼吸器。所以基本上氣切的目的是為了脫離呼吸器。

看更多:老了壽終正寢有方法!台大醫教你4招避免早死、不痛苦的好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江坤俊強調,有些老人家因為急救插管之後,脫離不了呼吸器,後來用氣切的管子就順利脫離呼吸器,所以氣切是可逆的,只要把管子拔掉,大概兩個禮拜就能癒合。「所以我就常跟人家講說,不要太排斥氣切,有的時候你不做氣切,老人家永遠沒有辦法脫離呼吸器,反而一直在加護病房,最後得到很多的感染」。

 

生重病救不救?長輩應該自己先決定

江坤俊也表示,臨床上常遇到患者生重病到底救不救,家屬往往分成兩派,一個說要、一個說不要,連醫生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認為,其實最好的方式是老人家在身體健康、能夠為自己未來做決定的時候,先告訴晚輩,如果我怎麼了,你們要幫我怎麼做,這樣子醫生才有依據。

 

楊月娥曾要母親交代後事被認為觸霉頭 慘遭呼巴掌

不過這是理想狀況,楊月娥分享自己的慘痛經驗,她說,有一次帶著媽媽去看在彌留狀態的親家母,家屬為了要回家還是在醫院已經吵起來,楊月娥跟媽媽說,「妳看親家母他們家吵成那樣,媽媽妳有什麼想法,妳先交代我」,沒想到媽媽竟回「妳不用想啦!我一角銀都不會留給妳」,然後還賞了她一巴掌。因為媽媽覺得觸霉頭,認為楊月娥問這句話是想要她的財產,才直接打她一巴掌,讓楊月娥傻在醫院大廳,只能跟在媽媽後面走,一句話都不敢講。其實現在有《病人自主法》,開明的父母可以在醫院經過醫生諮商,有三個人幫忙蓋章,確定不要做無效醫療或不插管,自己做決定並建製在健保卡裡面。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希望新書成敲門磚 讓長輩願意談生死

也因為自身經歷,她才決定出書,讓這本書變成「敲門磚」,可以在客廳放一下、飯廳放一下、廚房放一下,讓爸媽可以翻一翻,或是透過節目看到她的經歷後,願意跟晚輩談自己的想法。她認為,晚輩去開口不好談,畢竟老人家還是比較傳統,對於生死的事情會認為觸霉頭。但若是長輩跟長輩間,例如舅舅、舅媽、叔公等,來跟媽媽聊的話,就比較說得通。

 

 

◎ 諮詢專家/江坤俊醫師.楊月娥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