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苓自曝3病纏身停更臉書和節目,寫好遺書!醫肯定做對1件事可走更遠的路
沒有被肝腫瘤擊敗,67歲知名作家苦苓卻自曝被憂鬱症拖垮。他一度想不開,寫遺書交代後事,最近更是發文宣布因身心狀況不佳,「決定停止更新臉書和Podcast節目」。他上節目時表示,憂鬱症來襲讓他完全喪失自信,醫師也發現他狀況不佳,主動幫他藥物加量。
苦苓分享憂鬱症發作時,藥物要加量、最需要陪伴
苦苓今年初才公開長了14.5公分的肝臟腫瘤,還有百萬B肝病毒,當時他積極抗病,但近日他卻提到自己近來狀況變差,推掉工作、停止更新臉書等,他表示「被需求感是自己活下去的動力」,也提到「最近覺得這世界不需要我」,他不敢接通告,因為怕講錯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完全喪失自信。甚至只是打電話朋友沒有接,就會很負面思考,很多話語在他聽來都變得很敏感,任何小挫折都會攻擊他。他說,這時候不要給我加油或心靈雞湯,最需要的是「陪伴」。
看更多:前立委黃義交驚傳墜樓 搶救不治 開朗的人4情形顯示心裡苦,5現象疑尋短徵兆
▲苦苓今年初自曝發現肝有14.5公分腫瘤,和百萬B肝病毒,右圖為他的肝臟超音波。
夏末秋冬季節交替,憂鬱最易發作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他認同苦苓在這種情況下停下工作的態度,有時候休息是為了未來的路。他也提醒,近來正是夏末秋冬初期,季節轉換之際,是憂鬱症最容易發作的時期,所以醫師有的時候也會依據患者的狀況幫病患加藥,讓病情更容易控制。
楊聰財表示,憂鬱症會慢性病化,它影響的不只是心理問題,患者的生理和環境因素都會有所改變。他提醒,如果有持續就醫的患者,要和自己的精神醫療團隊充分合作,不只是醫師診療、檢視開藥,還有心理師諮商、職能治療師、社工師等專業人員,從藥物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職能治療、行為治療等,幫患者能更長期維持精神健康。
看更多:黃義交墜樓,中醫提醒秋天易悲!食療用糙米百合 補充4營養、2道湯防憂鬱
憂鬱變成慢性病,重整生活規律很重要
楊聰財建議,憂鬱症患者自覺病情發作,除了就醫之外,要讓自己的生活作息更加規律,保持晚上11點上床、早上6點起床。每天都要做中度的有氧運動,至少1小時,可以去跑步、騎車。也要規定自己做腹式呼吸,早、中、晚和睡前各做20次,每天至少要做80次。腹式呼吸可以緩和情緒,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做到。
還有他每次都會強調的「睡前寫日記」。楊聰財說,寫日記是國際正向心理學大師推動,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大腦血清素,讓自己重新得到快樂。如果像苦苓這樣感覺缺乏「被需求感」時,可以寫成就日記、快樂日記、感恩日記,每天重新檢視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有幫助到別人、感覺自己達到某些目標,感恩有人幫助自己。
尋求專業心理師協談,找到正向思考的模式
容易負面思考的人看到水杯有半杯水,他會想「我只剩下半杯水了,會不夠喝,我可能會渴死」,但是正面思考的人會想到「我還有半杯水,口渴的時候就可以喝」。楊聰財說,人生不如意的事是十之八九,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容易負面思考、災難思考,他建議要尋求專業的心理師協談。心理師可以從個人談話中釐清當事人的思考模式,從中找到適合當事人正向思考的方式。
休息不是投降,而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他表示,憂鬱症是一個看不見傷口的疾病,發作的時候如果沒有正確用藥、沒有專業引導,真的可能致命。提醒患者,治療療程一定要完全走完,一個療程至少需要半年,要全力配合醫療團隊的安排。必要時要停下來休息、重整生活的秩序、規律,休息不是投降,而是為了要走更長的路。
看更多:憂鬱症/憂鬱症發作怎麼辦?7招教你自救!陪伴憂鬱症者4方面要注意
◎ 圖片來源/翻攝自苦苓(王裕仁)臉書‧《新聞挖挖哇YouTube》
◎ 諮詢專家/楊聰財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