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說謊、欺負同學?當心罹患行為失調症 父母立馬陪同調整3件事 有救!
本來乖乖的孩子,突然出現愛說謊、欺負同學等不當行為,讓父母必須常跑學校,相當困擾。但若這些破壞性行為在孩子的年齡階段較不常見,已持續一段時間或非常嚴重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可能會被診斷為行為障礙。又因為已影響他人的不當行為,因此有時也被稱為「外顯障礙」。
反抗性挑釁障礙的典型行為
根據CDC資料顯示,若兒童持續出現言語和態度上的問題行為,影響家人和同儕,可能會被診斷為反抗性挑釁障礙(ODD)。ODD通常在8歲之前開始,但不晚於12歲左右。患有ODD的兒童表現出反抗或挑釁行為的頻率,高於同齡兒童。ODD行為的例子包括經常生氣、發脾氣、與成人爭吵、拒絕遵守規則、心懷怨恨、故意惹惱他人,或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
品行障礙兒童易違法 要盡早協同心理師治療
若兒童持續對他人攻擊,嚴重違反規則和社會規範,會被診斷為品行障礙(CD)。CD行為的例子包括離家出走、未經允許在外過夜或逃學。有的會出現有傷害性的攻擊行為,例如:欺凌、打架、虐待動物,以及撒謊、偷竊或故意損壞他人財產。
CDC表示,儘早開始治療破壞性行為障礙非常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針對特定兒童和家庭需求的治療。治療的第一步是需要心理健康專業人士進行全面評估,以獲得正確診斷。對於年幼兒童,經實證最有效的切入點是對父母實施行為治療訓練,也就是由治療師幫助父母學習有效方法,加強親子關係,並在孩子出現不當行為時,應對孩子行為該採取的行動和方法。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則常採用結合兒童、家庭和學校的訓練與治療。
調整為健康生活方式 有助減少挑戰行為
除了行為治療,CDC指出,嘗試調整生活為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減少孩子的挑戰性和破壞性行為,有3個面向可切入,包括:
-
參與規律體育活動。
-
攝取以水果、蔬菜、全穀物等為主的健康飲食。
-
質量均佳的睡眠量。根據兒童年齡每晚至少該睡飽多少小時之目標,進行調整。
CDC表示,雖然許多生物和社會因素可能導致兒童發展出破壞性行為障礙,但父母適時適地採取適當回應措施,有助降低孩子罹患破壞性行為障礙的風險。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