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怎麼跟孩子溝通?以「SOFTEN」法則讓心靈相通

許佳惠 整理 2024/09/30 11:5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越是心靈相通的人,做出相同姿勢的機率越高!韓國創傷治療專家曺宇觀表示,有個心理法則有助於父母讀懂孩子的心意,進而能有更多同理心與孩子溝通,這個方法就是「SOFTEN」法則。不只適用於孩子,也能用在其他人身上。不過,這個方法也可能會引起副作用,所以使用時須多加留意。以下是他的分享。

 

運用非語言積極溝通

我們先來談談,該如何運用「非語言溝通」。相較於東方人,西方人的身體語言動作比較大,他們習慣將身體語言當成一種積極的溝通方式。同樣的動作,東方人做起來可能會感到難為情,西方人則更加自然且理直氣壯,這是因為非語言的溝通方式深受文化影響。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運用「柔軟」的溝通

有時,非語言的動作比語言的模稜兩可更加精準。透過表情、語氣、視線,我們可以得知對方是如何看待自己,或對方是否處於緊張狀態等。此外,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情感,甚至可以察覺到對方的個性是膽小還是威權的。

 

身體語言不會說謊

語言偶爾可以騙過對方,但大多時候身體語言是不會說謊的;語言可以用意識控制,身體語言則會在本人不知情的瞬間表現出來。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就曾研究人們說謊時臉部的細微變化,並將各種表情及身體語言分類,發明出一套「臉部動作編碼系統」。

看更多:3個小動作讓你好心情!複製快樂有方法 心理學家不藏私的幸福祕訣

 

SOFTEN法則:用身體語言溝通 讓溝通方式順暢柔和

隨著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漸漸被世人所知,哈佛大學的SOFTEN法則開始變得出名。這個法則是「Smile」(微笑)、「Open」(開放的姿勢)、「Forward」(身體向前傾)、「Touch」(接觸)、「Eye」(視線的交流)及「Nod」(點頭)的縮寫,也就是利用身體語言及全身肢體來進行溝通。如同英文字面的意思,「Soften」是指變得柔軟、使其柔軟,意思是指用身體語言來進行溝通,可以使溝通方式更加順暢及柔和。

 

用姿勢傳達友善態度 化解對話界線

應用到教養現場,用SOFTEN法則笑著與孩子溝通,能讓孩子感到安心與溫暖,這是無庸置疑的。不過,「開放的姿勢」又是指什麼呢?其實不只是孩子,與任何人對話時,如果雙手交叉抱胸、蹺著腳,或是歪斜站著,這就好像在表示「好吧,姑且聽聽看你想說什麼」的態度。也就是說,姿勢會傳達不友善的訊息,間接表現出聽者不想繼續這場對話的意思。這些姿勢不是能引起共鳴的身體動作,因此溝通時首先要把身體纏繞的部分鬆開,對話的界線才會化解。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身體向前傾 讓對方知道你準備好了

有個心理學的研究表示,戀人面對面坐著時,身體向前傾的一方,是懷抱更多好感的人;而身體向後傾的一方,則是好感較少的人。對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媽媽看著孩子的眼睛,並將身體向前傾,就等於在告訴孩子:「媽媽準備好聽你說話了。」

看更多:教養方式大解密!心理師揭露常見的「4大教養方式」你是哪一種?

 

心靈相通容易做出相同姿勢

越是心靈相通的人,採取相同姿勢的機率就越高。比如親密的朋友常會做出同樣的動作,這稱為「投射」。如果孩子感受到媽媽經常將身體傾向自己,並且友善地聆聽自己說話,孩子也會以同樣的姿勢對待媽媽。如此一來,當他們與別人對話時,也能降低擔憂,並且不害怕對方拒絕自己。

 

展現出傾聽及共鳴的姿勢

首先,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肌膚接觸。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指出,與他人最舒適的肌膚接觸是「握手」。與孩子肌膚接觸的範圍,可以從握手擴展至拍背、擁抱或心理上的接觸。這個方法能讓孩子感受到幼兒時期體驗過的安全感及溫暖。

 

視線相交代表關係平等

除此之外,也要視線相交。這表示關係的平等,不是由上而下,而是從與孩子相同的位置去看孩子。再來是點頭,表示「我正在好好聽你說話」、「我理解你的意思」,是一種傾聽及共感的表現。點頭有附和的效果,不只可以滿足對方想被認同的渴望,也有助於達成合作關係。特別是在韓國這種難以直接表達情感的文化下,藉由非語言溝通便能帶來自然的共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我不要!」孩子大聲反抗怎麼辦?專家建議4對策 正面促進親子關係

 

言語無法傳達的感受 透過非語言溝通來彌補

有時候,當我們看到悲傷的人,會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們;有時候,言語沒辦法完全傳達我們的感受;有時候,雖然感到憤怒,卻希望有人能夠給予擁抱。這些時候,就慶幸還有肢體語言及身體動作來彌補語言的不足。因此,當我們對待孩子時,也要善加運用非語言溝通才好。

 

◎ 本文摘自/《家有小學生的心理教養辭典:青春期來臨前,看懂孩子內心的32個關鍵字》曺宇觀 著◎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