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不振、腹瀉、噁心也是染疫徵兆!醫:注意可怕併發症 日常2食物減少重症風險
感染新冠肺炎病患主要以發燒和呼吸道症狀為主,但要小心有6成還會合併胃腸不適!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由於腸道粘膜同樣存有ACE2受體,新冠病毒可藉由ACE2受體直接攻擊腸道,或是誘發免疫反應導致組織和器官損傷,造成腸胃道症狀,最常見的是食慾不振(占35%),其次是腹瀉(占34%)和噁心(占26%),其餘則是嘔吐,脹氣,腹痛等。
錢政弘指出,新冠肺炎引起的腹瀉,大便呈鬆軟或水狀,平均一天排便3.3至4.3次,會持續3至5.4天(約4天結束), 病程通常輕微無需治療,不過有些人的腹瀉比較嚴重,一天排便可高達18至30次。
看更多:名醫示警:確診「前4後5」是傳染期關鍵!6大自主防疫原則 做好這件事病毒量下降快
確診新冠肺炎恐先出現腸胃道症狀
有些患者腸胃不適症狀甚至在呼吸道症狀發生之前出現!2020年研究統計,16%患者被診斷新冠肺炎時沒有呼吸道症狀。最近加拿大、英國醫師觀察到這一波Omicron疫情很多人是以腹瀉,嘔吐,胃痛等症狀求診。甚至在國內前陣子不幸病逝24歲女子,就是在居家照護期間出現持續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送往醫院就醫時發現血壓偏低,有脫水和休克等情況。
出現腹瀉或嘔吐是否就代表病情較嚴重仍有爭議!2021年義大利研究發現在190位住院病患中,有腹瀉症狀的人死亡機率減少62%,似乎有出現腸胃道症狀的人病情會比較輕微,預後較好。錢政弘說,可能的解釋是「這些病患的病毒比較喜歡攻擊腸道勝於攻擊呼吸道」。另外,今年3月剛發表的系統性文獻回顧(綜合分析55245位新冠病患)認為胃腸道症狀跟是否會重症其實無關。
新冠後遺症有可能發生腸躁症、消化不良等
值得留意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追蹤觀察發現,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會造成腸胃道方面後遺症,如腸躁症、消化不良、腹痛等。推測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新冠病毒感染引發免疫發炎反應,造成腸道菌相的改變,其二是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導致,如使用類固醇和質子幫浦阻斷劑出現後遺症的比例明顯較高。使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4至10天後,幾乎都會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胃消化不良,直腸出血等副作用。
看更多:她二度確診發燒、咳嗽、耳悶 還有頭痛、免疫力差等嚴重後遺症:超怕變重症!
錢政弘坦言,現在新冠病毒已經大規模流行,無論是否染疫,都對許多人造成心理壓力,日本研究發現光是這2年新冠病毒流行,原本腸胃正常者,有16.6%出現腸躁症、8.5%功能性消化不良、4%兩項都有問題。原本腸胃道就不太好的人,一旦得病後症狀會更嚴重。
腸胃不適、腹痛加劇須留意腸阻塞、急性肝炎等併發症
錢政弘說,其他疾病如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和急性胰臟炎發生機率也會上升,即便是沒有膽結石,有可能因為膽囊蠕動變差,或病毒直接侵犯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炎。另外,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可能誘發腸道小血管阻塞,造成腸壞死或腸阻塞的併發症。
日常攝取蔬菜、水果可減少新冠肺炎嚴重程度
錢政弘最後補充,歸納重點,腹瀉、噁心和胃痛可能是新冠肺炎初始表現症狀。而新冠肺炎引起的腹瀉通常小於4天,會自行痊癒。但若腸胃不適和腹痛加劇,須留意其他併發症如腸阻塞、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和急性胰臟炎。感染新冠肺炎後,少部分的人會出現腸躁症、消化不良、腹痛等後遺症。建議民眾日常攝取蔬菜和水果,有助於減少新冠肺炎嚴重程度。
看更多:確診後怎麼吃?營養師授4大飲食原則 喉嚨乾痛、嗅覺喪失這樣做 還能消除口腔病毒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錢政弘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關懷自己、遠離婦癌:專家解惑、防癌照護須知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