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後,他做對了什麼?納豆甩中風陰霾結婚 醫點出3康復關鍵能防復發

藝人納豆(林郁智)與女友依依(陳依依)愛情長跑近10年,昨(5/25)終於步入禮堂,兩人在台北席開50桌,現場星光熠熠,納豆還邀請昔日的好搭檔阿KEN擔任主持人。納豆從2022年腦中風倒下病榻,到2024年重返螢光幕,如今更完成終身大事,展現了生命的韌性與希望。中風後該如何預防復發?醫師分享關鍵建議。
納豆腦中風後的回歸之路
藝人納豆在2022年因腦中風緊急就醫,歷經兩年的休養與復健後,於2024年初回歸演藝圈,他逐步調整生活步調,降低工作壓力,並透過規律的復健恢復了部分工作能力。從最初的病榻到能重返螢光幕,他經歷了不斷的努力與挑戰。納豆的經歷成為腦中風患者重拾生活與工作的勵志案例,吸引許多人關注中風後生活重建的關鍵與可能性。
看更多:梁赫群妻子Stacey耳中風!北榮獨創療法讓她聽力變更好 換季注意耳中風
中風後復發風險高嗎?醫師建議如何預防
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澄清醫院中港分院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指出,腦中風患者的復發風險取決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控制狀況。控制血壓是預防中風復發的關鍵,每減少1 mmHg的血壓,可降低5%至10%的中風風險。他建議患者:
- 規律量血壓:採用「一、二、三」的方式,即早晚各量三次,取最接近的兩次記錄。這種方式能有效減少因單次測量不準確而過度用藥或忽視風險。正確的血壓控制可大幅降低中風復發機率。
- 健康生活習慣:少鹽、少油、均衡飲食,搭配每日適量運動,如步行5000至6000步。
- 定期檢查:40歲起每年進行成人健康檢查,早發現早控制。
看更多:高血壓竟成無聲致命炸彈!公務員昏倒醒來慘截肢 醫認證:「這種背痛」是警訊
中風有黃金復健期嗎?中風患者復健時面對的障礙
腦中風患者回歸生活,可能面臨反應速度變慢、肢體不協調及記憶力下降等挑戰。葉守正分享了一位「跳高紀錄保持人」劉金鎗的故事。劉老師在中風後改用單手教乒乓球,並堅持工作至65歲退休,而正向心態與社會支持是克服困難的重要因素。對於患者,康復黃金期多集中在發病後的前六個月,此時復健效果最佳。葉守正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復健並重返社會,避免因自我封閉而導致功能退化。
腦中風患者適合什麼工作?
腦中風患者重返工作崗位時需考量其身體狀況和工作性質。葉守正指出,文書類或低強度的非勞動型工作更適合患者。體力需求高的搬運工作可能導致過度負荷,但適當調整職責,如改為支援性工作,能幫助患者順利復工。
腦中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改善措施
葉守正提醒,為了改善反應速度和減少後遺症的不便,腦中風患者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持續運動:每周三次,每次步行30至40分鐘,提升肢體協調與活力。
- 結合心理治療:適當使用血清素藥物,能提升情緒與復健效果。
- 與他人互動:多參加社交活動,增強心理支持。
葉守正還提到,家屬可透過陪同運動、調整飲食等方式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腦中風能恢復到生病前的100%狀態嗎?
中風患者的恢復狀況因個體差異而異。葉守正表示,有約20%至30%的患者能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無明顯後遺症。大多數患者仍需長期控制三高並持續復健。對於恢復良好的患者,也須警惕再次中風的風險,保持定期健康檢查是關鍵。
腦中風患者回歸生活的重要性
未能回歸生活與工作,可能導致患者身體機能加速退化。葉守正強調,能夠重新融入社會的患者通常更健康,因為適度的工作和社交活動能幫助維持心理健康,減少退化風險。他建議家人和同事在患者回歸時提供包容與支持,例如調整工作量、協助解決困難,鼓勵患者建立新的生活節奏。
從納豆的經歷看勵志力量
納豆在病後減少工作量,並調整生活步調。他坦言,病後反應力較以往減慢,工作強度也因此有所下降。不過他並未放棄生活與演藝事業,反而更加注重健康管理,並透過持續的復健提升生活品質。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個人的堅韌,也提醒所有中風患者,積極治療與家人、社會的支持能帶來改變。正如葉守正所說:「中風後,人生其實才剛開始。」
看更多:舒張壓正常值多少?舒張壓偏高偏低原因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 圖片來源/TVBS
◎ 諮詢專家/葉守正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