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也是種病!心理師揭4種常見拖延心態 1招幫你甩掉拖延負面情緒
據美國心理學會統計,有80~95%的大學生在交作業時有拖延習慣,全球約有20%的成年人也有慢性拖延的問題。就連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知名藝術家達文西、美國著名詩人艾倫.坡等,都是歷史上知名的拖延名人!心理師表示,「拖延」是種情緒處理問題,想要改善就要先處理拖延帶來的負面情緒。
「拖延症」是種情緒調節問題
心理諮商師甘雅婷表示,拖延行為經常給外界貼上「懶惰」、「缺乏動力」、「不擅長時間管理」等標籤,但拖延背後潛藏的,是種情緒調節問題,也顯示出拖延者不擅長應對現代生活的壓力與期望。英國杜倫大學心理學系教授Fuschia Siroi博士提到,拖延者想逃避的不是任務本身,而是想逃離「處理任務相關的負面情緒」。
看更多:不為誰犧牲、不討好誰!4原則設定「心理界線」保護自己 甩開好人症候群
常見的4種拖延心態
甘雅婷提到,經常拖延的人,容易養成缺少運動、睡眠品質不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且更容易感到孤獨,增加得到憂鬱、焦慮症的風險,日常中有4種常見的拖延心態:
1.反抗者:討厭做不喜歡的任務而拖延
此類人對於任務的內容感到無趣、平凡,或是沒有辦法認同該任務的意義時,就會心生厭煩、拖延或不執行該任務。
2.完美主義者:預期無法達成而拖延
此類人很在意執行任務的每個細節,以及任務能否「按部就班地完美達成」。在確認細節的過程中,他們會仔細評估每個流程。當發現其中一個小環節難以如預期完成,就會備感壓力,開始拖延。
3.憂慮者:對需要、但難以做決定的事拖延
此類人很害怕承擔無法達成的任務,經常在還沒做之前,就想著「我做不到」。相較於一般人,他們對於失敗感到強烈的恐懼、焦慮。因此他們寧願拖延、不開始做,就不會因為犯錯而被人批評。
4.多工者:追求高效率,卻因壓力過大或注意力渙散而拖延
一次同時進行許多事情,往往被視為高效率的做事方式。但密西根大學心理學、認知和感知教授大衛邁耶博士表示,同時兼顧許多事情,容易讓兩邊的任務都被忽視,也會令人備感壓力而為了逃避這種壓力,我們會傾向先處理「簡單卻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產生拖延行為。
看更多:夏季易憂鬱請注意!心理師提醒「這些人」要小心夏季憂鬱症 4方法有助緩解
如何改善拖延症?
甘雅婷建議民眾,想要改善拖延情形,就要先處理拖延帶來的負面情緒。可以將大目標拆解,設定具體的小目標,1次達成1個小目標為主,藉此增加執行動力跟成就感,其設定如下:
●蒐集和整理資料與數據。
●列出報告大綱、順序。
●逐一寫出報告內容。
只要放下拖延帶來的負面情緒,從小目標著手,就能逐步完成這些任務,這樣才能放下拖延背後的焦慮,勇敢跨出勤快的第一步。
看更多:孩子常做惡夢、說肚子痛?醫揭分離焦慮8警訊 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甘雅婷心理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