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症狀有什麼?能活多久?如何預防?前兆、原因、治療懶人包
食道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中空管道,位在氣管和脊椎的中間,上連咽喉下接胃部,主要功能是將食物從口腔送進胃部。大部分食道癌是食道管腔內襯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化病變而成的「鱗狀細胞癌」;少部分是由食道下段與胃之間的腺體細胞癌化病變,而形成「腺癌」。
食道癌的成因?
食道癌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可能風險包括年齡(好發於50~70歲)、性別(男性多於女性)、胃食道逆流及其併發症、喝酒、抽菸、檳榔、食道弛緩不能症、曾有過食道腐蝕性傷害、極少數的病人發現可能是某種基因的缺失所導致。
在食物及環境方面,喜歡吃刺激性、醃漬類或喝太燙食物者,或蔬菜水果及維生素A、C攝取不足者,微量元素(如鋅)的缺乏,飲水及食物中含有過量的亞硝胺等,皆已被證實會增加食道癌發生的危險。
食道癌有什麼症狀?
食道癌在發生初期因食物尚能通過,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在臨床上,90%以上的食道癌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就是「吞嚥困難」以及「體重減輕」,其他症狀還包括:反胃、吞嚥時疼痛、食道逆流、慢性咳嗽、聲音嘶啞、貧血、口臭或呼吸有惡臭、嘔吐和打嗝等。
食道癌發展至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除了吞嚥困難,還可能會出現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以及因食道氣管瘻管引起的咳血、咳嗽等症狀。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甚至會發生大出血。
哪些人是食道癌高危險群?
台灣約90%的食道癌為「鱗狀細胞癌」,有幾項已知的危險因子需要特別注意,包括吸菸、酒精、嚼檳榔、吃太燙、胃食道逆流、肥胖、曾因吞食鹼液造成食道灼傷,或有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
而食道腺癌的危險因子除了吸菸之外,胃食道逆流更被視為是最重要的威脅,主要是來自於長期胃酸刺激造成下段食道黏膜產生「巴瑞特氏」食道的病變;肥胖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如何預防食道癌?
改善生活飲食習慣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多半與生活習慣有關,應盡量戒菸、戒酒、戒檳榔,增加蔬果的攝取量,同時避免吃進過多高熱量油炸、醃漬或高溫的食物或飲料。國外研究更指出,柑橘類因富含維生素C,可保護黏膜組織,阻礙亞硝酸鹽合成致癌物,可降低14%食道癌風險。每天均衡攝取各色蔬果,也能幫助提高免疫力。
若一旦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可從飲食及體重做調整,飲食方面不可暴飲暴食,避免吃太辣、太甜、太油或太燙的飲食,也千萬不要在吃飽後,馬上躺著甚至是趴著,這些都有可能讓胃食道逆流的情況變嚴重。
及早接受檢查
在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後,可以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接受胃鏡檢查,進行食道癌的篩檢。食道癌並非一開始發生就是會造成食道狹窄等嚴重情況,食道上皮細胞在轉變為癌症時,會先經過「癌前病變」時期,這時上皮細胞已經開始產生變性,但影響範圍非常淺,病人完全不會有症狀,甚至用內視鏡檢查但沒使用特殊的強化影像技術,還可能看不出來。
若能及早將癌前病變先抓出來,並接受內視鏡治療,就可以大幅降低發展成癌症的機會。
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治療食道癌的方式主要以手術為主,其他還有內視鏡治療、光動力療法、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依照食道癌類型及嚴重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此外,近年陸續有臨床試驗發現,免疫治療對食道癌具有療效。目前應用在第二線治療、第一線治療(晚期食道癌),甚至作為輔助性的治療,都有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有效,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比較輕微,大幅提升癌友生活品質。其原理是透過喚醒病人體內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
食道癌5年存活率有多少?
食道癌的預後不佳,主要是因為多數病患就醫確診時,往往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台灣食道癌平均5年存活率僅12~15%,僅稍高於10大癌症中預後最差的肺癌。食道癌不同期別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第1期60~70%、第2期40%、第3期20%、第4期小於5%。
◎ 本文摘自/健康2.0醫學百科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