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腫瘤是吃出來的!日本抗癌名醫分享6方法預防癌症 這1物醫生絕不碰
癌症是否能夠預防?日本癌症外科醫師告訴你6個預防癌症的方法,至少減少一半以上的風險,以下是他的分享:
癌症也是生活習慣病
大家聽過「生活習慣病」這個名詞嗎?實際上這並不是一種疾病,「生活習慣病」簡單說來就是「因生活習慣引發的疾病統稱」。它本來被稱作成人病(或慢性病),但這些狀況不僅出現在成人身上,而且即使是成人也能透過改善生活習慣來預防,因此後來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稱呼,於是日本在1996年重新更名。
看更多:愛吃甜食容易變醜、得癌症?醫師授無痛戒糖2撇步 遠離心血管疾病及失智風險
「生活習慣病」的正確定義是:與飲食、運動、抽菸、喝酒、壓力等生活習慣有深刻關聯,且會因此發病的疾病統稱(引述自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生活習慣病也包含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內,而且很多人並不曉得,「癌症也屬於生活習慣病的一種」。是的,癌症是一種會因生活習慣引發,但同時也能事先預防的疾病。聽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會嚇一跳吧?雖然我曾說過,「癌症是因遺傳因子受損而引發的疾病」,但另一方面,「癌症也算是一種生活習慣病」。
立刻就能做的6個防癌方法
接著我會介紹幾項現在就能立即行動以預防癌症的做法。大家肯定會說:「如果能輕易做到,我就不必這麼辛苦了。」說實在話,我也不是能完美執行全部項目,但大家不妨先試著從能做到的部分開始,再循序加入其他項目。
- 戒菸。
- 避免過量飲酒。
- 注意飲食內容(少鹽分、多吃蔬菜與水果、避免過熱)。
- 養成運動習慣。
- 不過胖也不過瘦。
- 檢查是否感染肝炎等病毒。
抽菸者會高出1.5倍罹癌風險
沒有抽菸的人先別認為「這跟我無關」。根據研究結果指出,要預防癌症,首先建議抽菸的人「戒菸」,而沒抽菸的人則是要「避免吸入他人的二手菸」。抽菸本身會造成癌症,本來就是全世界的共通常識,而且還有強力的科學佐證。
一般人對抽菸的印象就是從口中吸入再吐出,感覺上菸經過的路徑才會有罹癌風險,也就是肺癌或口腔部位的癌症,但事實上不只這些,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胰臟癌、乳癌等等癌症也都與抽菸有關。
依據其他研究顯示,抽菸的人比起不抽菸的人高出1.5倍的罹癌風險。似乎有些人仍認為抽菸跟癌症毫無關係,我在此先說清楚,抽菸絕對會影響罹癌風險,相較其他情況,抽菸導致癌症的證據更加明顯。
我以前也是個癮君子,因此非常能夠體會大家不想戒菸的心情。大家很難想像戒菸後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吧?話雖如此,現在社會的菸稅逐漸提高,能夠抽菸的場所也不斷縮減。大家就請試著戒菸看看吧!
被動吸菸者會增加1.3倍風險
接著,我要告訴不抽菸者的防癌重點就是「避免吸入他人的二手菸」。比如丈夫會吸菸,而且又在室內抽,那麼太太就會跟著吸入菸味,這就稱為「被動吸菸」。有研究結果指出,被動吸菸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比沒有被動吸菸的人高出1.3倍。這份報告是經過九項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極具有公信力。
最後我想說一句真心話。從我身為癌症專家的立場來看,抽菸的人就是不斷地吸入「癌症之源」,如同嘴上明明說不想出車禍,卻閉著眼睛闖紅燈過馬路的人一樣。雖然有些人能夠幸運逃過一劫,但為何不打從一開始就小心步行,等到綠燈再過馬路呢?
外科醫師都很討厭抽菸的人
還有,外科醫師都很討厭抽菸的人,因為抽菸者不但傷口癒合較慢,還比沒抽菸的人有更高的危險性引發嚴重併發症。來找我求診並準備接受大腸癌手術的患者,我向來都會要求他們戒菸。
在外科醫師之中,甚至也有人主張「不能戒菸就延後手術,或乾脆不要幫他開刀」。除了上述原因,抽菸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缺點,那就是抽菸者術後比較多痰,經常會咳嗽,由於腹部會使力,導致剛縫合的傷口更加疼痛。
看更多:譚敦慈婆婆罹大腸癌她勸吃炸雞!生病不能只喝湯 營養品小心補到癌細胞
◎ 本文摘自/《得了癌症怎麼辦?:從罹癌成因、療法選擇、醫病溝通到癌後生活,日本抗癌名醫寫給患者和家屬的第一本書》中山祐次郎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