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義篩檢是在浪費經費?想降低台灣癌症死亡率 專家們揭現況、呼籲4大改善政策
立法院厚生會成立「台灣癌症登月政策促進委員會」,發表政策建言書,呼籲癌症治療與國際標準接軌。專家強調早期診斷的重要性,並提出改善篩檢政策及擴大臨床試驗的建議。政府亦需增加癌症研究資助與健保給付,才能達成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1/3的目標。
台灣癌症登月政策促進委員會正式成立
2023年台灣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共同啟動「癌症登月計畫」,旨在未來25年內將主要癌症類型的死亡率減少50%。配合賴清德總統推動的「健康台灣」政策,政府期望在2030年減少癌症死亡率1/3,以此反映癌症防治對國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看更多:她卵巢癌復發靠1招成功抗癌!研究證實降低66%死亡風險 晚期患者也有效
為進一步推動相關政策,立法院厚生會於今(28)日成立「台灣癌症登月政策促進委員會」,由立法委員林俊憲擔任召集人,邀請國內癌症治療專家學者一同發表《促進台灣癌症登月計畫政策建言書》,呼籲政府加強癌症防治措施。立法院厚生會盤點國內癌症防治政策之現況與挑戰,並透過訪談蒐集國內癌症臨床專家對於強化癌症防治、降低癌症死亡率之專業建議,統整政策建言如下:
- 訂定癌症篩檢率成效指標,有效落實成效指標並逐年檢討。
- 優先補強專家建議之癌症治療缺口,改善晚期癌症存活率。
- 國內癌症治療指引應接軌國際,完整癌症治療選擇。
- 針對死亡率最高之肺癌,有效落實《第一期國家肺癌防治計畫》成效指標:積極研擬《第二期國家肺癌防治計畫》,強化肺癌治療面向之探討;中央癌症防治會報下設肺癌專案小組進行試辦計畫,未來作為其他癌別專案小組參考。
專家提出政策建議:改善治療標準
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癌症醫院張正雄院長表示,儘管台灣已有部分公開的癌症篩檢數據,醫療人員對於如何使用這些數據的教育仍不足,導致肺癌、大腸癌等癌症的早期發現率仍不理想。尤其是大腸癌的4期患者比例不降反升,這說明篩檢效能未能有效減少晚期病例的發生。他強調,「無意義的篩檢就是在浪費經費」,近期國際研究也一直在更新癌症篩檢方法,期盼台灣也能夠盡快跟上國際趨勢,並且透過有效的醫療人員訓練,才能夠徹底改善癌症篩檢品質。
看更多:大腸癌、胃癌一次篩!台大首創2合1篩檢法擴全台 降胃癌發生率30% 世界都看見
在臨床試驗方面,台灣與國際仍有一段距離,以韓國的臨床試驗發展快速為例,積極參與臨床試驗是減少健保支出的方法之一,但目前還是有很多縣市缺乏臨床試驗機會,政府應該要努力讓醫藥界能夠願意投入合作。韓國的臨床試驗數量已達到14,000多項,而台灣僅約9,800項,需加強推動臨床試驗的普及,特別是在區域醫院的落實。新技術的引進亦至關重要,例如美國近期發表的DNA檢測技術,準確度超越傳統大腸鏡,能有效提升篩檢效率,這些技術應該加速在台灣導入應用。
台大醫院癌症中心楊志新院長指出,台灣的LDCT篩檢政策領先全球,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癌症防治不僅是早期發現。許多肺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治療費用龐大。政府應推動民眾健康投資、發展臨床研究生態系,以及持續提升國家對於健保投資的GDP占比。
專家提出政策建議:降低癌症死亡率
台北榮總曾令民副院長表示,國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近十年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乳癌發生率增加及病人延遲就醫。降低乳癌死亡率需依靠篩檢、轉移性乳癌治療與1至3期治療,政府應加強乳癌藥物健保給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強調,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是藥物治療,尤其針對肺癌,健保應納入免疫治療以達國際標準。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吳教恩理事指出,肺癌早期手術後應搭配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且免疫治療及基因定序給付應與國際標準接軌。
建立專案小組與專家對話機制
對於專家提醒之接軌國際標準治療指引,健保署強調,健保近期已針對肺癌標靶用藥和乳癌用藥放寬給付,並積極推動生物相似藥政策,至於沒有生物相似藥的免疫藥物也會持續來努力。
委員會最後提出,行政院中央癌症防治會報應設立專案工作小組,定期邀請專家學者討論癌症防治政策。這將有助於各界建立定期對話機制,並加強各癌別的專案小組設立,以推動台灣在癌症治療與防治上能夠持續進步。
看更多:健保擴大給付!造福4千名肺癌病友年省115萬 總藥費「這金額」創史上最高紀錄
◎ 圖片來源/顧詩蓓攝
◎ 諮詢專家/楊志新院長.張正雄院長.曾令民副院長.陳育民理事長.吳教恩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