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紅斑性狼瘡恐淪為洗腎!治療新發現「用藥時間點提前」降死亡風險
紅斑性狼瘡(SLE)是風濕過敏科領域最難控制的疾病,尤其幼年期發病者2/3後恐成為狼瘡性腎炎,甚至惡化到需要洗腎,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今(2/29)公布7年研究成果,以生物製劑作為幼童患者的輔助治療,可大幅減低類固醇用量,並降低嚴重度和死亡機率。
台大醫院今天舉辦「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治療新發現」記者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教授江伯倫與小兒部醫師林庭瑋、胡雅喬研究團隊,以生物製劑單株抗體輔助治療幼年型SLE患者,發現半年使用一次生物製劑單株抗體作為輔助治療,可強化療程功效,更能穩定控制狼瘡。
看更多:紅斑性狼瘡是什麼?可以預防嗎?懷孕該注意什麼?原因、症狀、治療懶人包
幼年即發病 SLE5年存活率僅8成
江伯倫教授說明,SLE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14歲至44歲女性,全台約有2、3萬名患者,發病的原因與基因、環境有關。由於B淋巴球過度活化,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器官和組織造成全身性的傷害,導致不斷復發、併發嚴重疾病,在不斷發作、治療過程會破壞腎絲球,一旦腎絲球破壞超過50%就需要洗腎,其5年存活率約僅80%。
「稍有活性時」即治療 生物製劑奏效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林庭瑋表示,SLE是相當棘手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18歲前發病的幼年型患者,腎臟受狼瘡影響的機會更高,疾病嚴重程度與死亡率也比成人期才發病者來得高。根據該院的研究,改變過去在急性期才用藥的作法,當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患者稍有活性時,就以生物製劑單株抗體進行維持性治療,半年施打一次,結果發現,可大幅減少類固醇使用量,並降低住院、復發甚至洗腎的機率。
類固醇是急性治療主要方法 但副作用也大
林庭瑋醫師表示,皮質類固醇是目前治療急性SLE的主要方法,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用;以生物製劑輔助治療幼年型SLE,可有效維持疾病活性、預防復發,減少類固醇劑量。她指出,過去生物製劑著重於狼瘡急性復發期與狼瘡性腎炎,且需要每周或雙周施打,效果不盡理想;維持性治療則用於病情稍有活性但相對穩定時,間隔半年施打1劑,即可有效維持疾病活性、預防復發,且減少類固醇劑量。
看更多:罹紅斑性狼瘡像「萬隻蟲鑽」!坣娜靠1招自救 醫授4種運動穩定關節 減輕疼痛感 練出美體線
江伯倫教授說明,台大是全球首個提出此治療方式的醫院,半年打1劑,每次藥價約3.9萬元;目前這項療法並未納入常規治療,期望透過研究分享成果,也並希望健保有機會納入補助。
須追蹤B細胞、免疫球蛋白及B、C型肝炎
另外,江伯倫教授也提醒,使用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單株抗體時,須例行追蹤B細胞數目及血中免疫球蛋白濃度,以及B型、C型肝炎復發的可能。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則表示,生物製劑有其運用範圍,若未來能納入健保,將可造福許多病童,包括住院天數次數減少、醫療照護品質更好,少子化社會應更加珍視國家的未來。
看更多:5年死亡率逾40%,這病比癌症更可怕!菜瓜布肺及時治療 2成肺功能回轉
◎ 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 諮詢專家/林庭瑋醫師.江伯倫醫師.李旺祚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