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人生好困難好迷惘?吳淡如揭解鎖逆境4關鍵 千萬別逆來順受
你是否曾在面臨人生的困難時,感到無助與迷惘?作家吳淡如分享,內心的堅強並非天生,而是通過挑戰與自我對話逐步養成的。當逆境來臨,不逃避、不尋求他人的解答,而是冷靜自我探問解決之道,而這正是內心變得堅強的開始,以下是她的分享:
保羅·史托茲(Paul G. Stoltz)提出了逆境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的概念,通過一個公式:CORE = C+O+R+2E(抵抗挫折的商數=控制+歸因+延伸+兩倍的耐力),揭示了抵抗挫折能力的構成。這不僅是理論上的概念,透過臨床研究與企業實證,高AQ的人在銷售業績、創造力、溝通能力乃至於手術恢復上都展現出顯著的優勢。這個觀點挑戰了我們對於「成功者模型」的理解,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我審視方法。面對困難,我們是否能通過提升自身的逆境商數,轉化為更具韌性、更能克服挫折的人?
看更多:李嘉誠做人、做事、做生意成功祕訣!傳授不失敗的溝通技巧
關鍵1:自我控制,而非控制別人
在面對逆境時,「控制」(Control)的概念變得格外重要。問題不在於是否真的能控制局勢,而在於你是否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有人面對困難時容易放棄,覺得「時運不濟」;而有人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能控制結果,不讓情況惡化。實際上,問題往往出在人們將控制力錯誤地用在了試圖改變他人而非自身上,這種行為不僅無益,反而可能令事態更糟。真正的控制,源於對自我意志的控制,而非試圖控制他人。
關鍵2:失敗一定有原因
「歸因」(Owing To)方式對於如何面對逆境至關重要。當遭遇挑戰,人們傾向於將原因歸咎於外部因素或內部控制。那些常對外部因素如天災人禍責難,選擇外部歸因的人,往往忽略了自我改變的可能性,自我辯解成為放棄努力的藉口。相反,內部歸因不是自我責罵,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現狀。高AQ的人避免對自己或他人過於嚴苛,而低AQ的人不論是嚴厲自責還是指責他人,都忽略了積極努力的重要性。自怨自艾的人終將無人能扶,而將問題歸咎於外部的人,將難以在關係中獲得真正的幸福。
看更多:54歲電腦業副理被優退 中年失業 靠「興趣+免費課程」創事業第二春
關鍵3:一切都要止損!
「延伸」(Reach),意味著「不讓損失進一步擴大的能力」。面對挑戰,有些同事選擇退縮,自稱無法勝任,儘管初來乍到時他們滿懷志向,承諾會學習與克服困難。這種態度,讓他們成為團隊的負擔,反而在他們缺席時團隊壓力降低。我的經驗也類似,從鄉村到台北求學,面對各種挑戰和壓力,我從未放棄。在商學院中,雖然我是個外行,但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努力學習。這種堅持讓我在某些課程中獲得了A等成績。即使在面對不擅長的領域,我也從未退縮,始終堅信努力將帶來成果。「寧可戰敗,不能白白投降」是我自勉的格言,它提醒我即使面對失敗,也不能輕易放棄,因為成功可能就在眼前。
關鍵4:把面子先丟一邊去
2E象徵著兩倍的耐力(Endurance),這種耐力超越了忍耐,它更多關聯於意志力。史托茲將其視為面對逆境的關鍵能力,認為真正的耐力是將挑戰視作暫時的,從而保持樂觀主義。例如,在楚漢之爭中,劉邦展現出的耐力明顯勝過項羽,後者面對失敗的承受力較低,反映了耐力也是在逆境中恢復信心的勇氣。塔雷伯在《反脆弱》一書中進一步闡述,經歷波折後仍保持堅韌的人,實際上建立了更強大的生存機制,體現了尼采的觀點:「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這段描述不僅強調了耐力的重要性,也提出了通過挑戰成長的可能性。
逆來順受不是選項,逆境反使火焰更旺
逆商可不是逆來順受,它是擁有堅韌自我的人,才能承受巨大壓力;光忍受是沒有用的,相信能夠用行動改寫困局的人都擁有開放的心態。在投資世界中,黑天鵝可能帶來巨大損失,但也可能是讓你找到低點的契機。《反脆弱》講的就是:風可能熄滅蠟燭,但也可能使火越燒越旺,人在極度脆弱的狀況下,仍可能從波動和不確定性中獲益。
看更多:上台說話腦袋一片空白?破解演講焦慮的實用技巧 助你從容自信表達
◎ 本文摘自/《窮思維、富邏輯:人生實用商學院之致富之前先自主》吳淡如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