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口腔癌和食道癌同時發生機率超過40%!預防方法一次看

戎華儀 整理 2024/05/24 16:06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衛生福利部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口腔癌和食道癌分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和第六位。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臨床發現,年齡小於50歲、同時得到食道癌和口腔癌的機率相當高,同時常吃檳榔、抽菸、酗酒,罹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的風險,是不使用者的10.5倍。

看更多:權威研究警告:口腔潰瘍別再用這種牙膏!嘴破快速癒合靠1招+3食物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指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的總稱,大部分屬於鱗狀細胞癌;食道中的黏膜細胞積累突然變嚴重,則可能衍生為食道癌。

 

食道癌、口腔癌 癌化細胞基因變異相似

臨床統計發現,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常和其他包括口腔、咽喉、肺部等上呼吸消化道鱗狀上皮細胞癌,同時或不同時間發生在同一人身上,且癌化的細胞帶有相似的基因變異。因此,有5~12%的食道癌患者,可能同時罹患頭頸部的癌或肺癌;口腔癌的患者中,約有5~14%、甚至高達40%的機率同時發生食道癌,50歲以下的患者同時得到這兩類癌症的機率更高。

看更多:食道癌症狀有什麼?能活多久?如何預防?前兆、原因、治療懶人包

 

賴建仲說,罹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共同危險因子,除了長期抽菸、酗酒、吃檳榔外,還包括長期營養不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遺傳等。110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口腔癌發生年齡的中位數是58歲、食道癌則是60歲。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還包括經常吃含有亞硝胺的醃漬食物、肥胖、常喝超過65℃的東西、有慢性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遺傳,及有腐蝕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炎等,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隨病情進展,可能出現吞嚥時有異物感、漸進性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飯後嘔吐、食物逆流、火燒心、體重減輕、胸痛、吐血、黑便、吞嚥時嗆咳、慢性咳嗽、反復肺炎、聲音沙啞和頸部硬塊等症狀。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有牙齦炎、口腔衛生不佳、戴不適合的假牙等慢性刺激,可能的症狀包括:口腔內同一個位置超過2周以上的潰瘍、白紅斑、不明腫塊、不明原因的出血、咀嚼吞嚥時痛、耳朵疼痛、局部壓痛、有麻木感、舌頭活動受限、張口困難、吞嚥困難、發音有障礙、口中有腐爛味、掉牙、體重減輕、頸部硬塊等症狀。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智齒釀口腔癌?拔智齒、植牙腫痛 宮廷護齒妙方曝!調理牙周病看體質

 

多數可預防 醫建議7步驟遠離致癌因子

賴建仲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症狀已連續數周,務必提高警覺,盡快就醫;食道癌和口腔癌多數可預防,建議做到以下步驟將有助於遠離致癌因子:

①拒絕致癌因子:避免菸、酒、檳榔、含亞硝胺食物(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超過65℃的熱飲或湯品。
②執行均衡飲食:多食用原型食物、綠色蔬菜及新鮮水果,補充維生素 C 以減少胃內亞硝胺的形成。
③控制體重:適度且規律的運動,避免肥胖帶來身體的負荷。
④定期篩檢:口腔黏膜檢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特別是有癌症家族史以及癌症風險因素者。
⑤定期檢查牙齒:及時解決任何口腔問題(牙齦炎、牙周病)或不合適的假牙。
⑥考慮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尤其是年輕人,有助於預防與 HPV 相關的口腔癌、食道癌。
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發現疑似症狀,請及早就醫診治。

 

◎ 圖片來源/賴建仲醫師提供
◎ 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