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要打第三劑嗎?第三劑打什麼、副作用大嗎?台大醫曝各國最新研究數據「建議施打」

羅以容 報導 2021/11/30 11:3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指揮中心宣布開放第三劑新冠疫苗接種,開放對象除了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接種,18歲以上民眾有接種意願,經由醫師評估後也可施打。就連衛福部長陳時中今(30)日受訪時也表示「所有人都應該打」。但究竟為什麼要打第三劑?有必要打嗎?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何忠祐表示,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面臨變種病毒威脅,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

看更多:維持二級警戒!青少年第二劑預計12月中旬後開打,成年人第三劑也開放接種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疫苗保護力隨時間下降

即使已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疫苗的保護力仍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何忠祐指出,美國研究發現,過了6個月,BNT的保護力從86.9%下降到43.3%,莫德納保護力從89.2%下降到58.0%,嬌生腺病毒疫苗從86.4%下降幅度最大,到13.1%。

 

另一篇英國研究也提及,AZ的疫苗保護力過了4個月也會有顯著下降。同時,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同樣會逐漸下降;研究指出,經過4個月,BNT對Delta的保護力從93%下降到53%;可能會產生突破性感染以及病毒傳播增加。

 

 

各國研究皆發現第三劑疫苗可提供較好保護力

何忠祐說,以色列、英國及美國,分別針對施打第三劑BNT進行研究,且不約而同發現「接種第三劑BNT能夠提供較好的保護力」,且能有效預防重症(92%)、減少住院(95%)以及死亡率(81%)。

因此,目前在國際逐漸取得共識,年長者、高風險以及高接觸族群,建議追加第三劑疫苗,讓免疫反應更持久,達到更好的保護效果。

 

以台灣目前公布施打政策,建議應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第一線高感染風險工作人員及容易感染與疾病嚴重風險的第九類對象。另外18歲以上民眾有意願接種第三劑,經醫師評估後也可接種。第三劑接種原則為第二劑接種後6個月。

看更多:Omicron新變異株具高度傳染性!醫曝傳播力增加500%,對抗病毒應做好3件事情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而國外現行政策,加拿大第三劑選擇為莫德納或是BNT,接種對象為18歲以上人民,與第二劑間隔至少6個月。前兩劑施打AZ只要沒有禁忌症,建議第三劑施打莫德納或是BNT;若有禁忌症,第三劑可考慮再次施打AZ。

 

而美國第三劑選擇同樣是莫德納、BNT或是嬌生,應接種對象為50歲以上族群,或是18歲以上居住在長照機構「建議」施打。18歲以上的一般族群則「可考慮」施打。與第二劑間隔至少6個月。

 

英國第三劑選擇同樣是莫德納或是BNT,接種對象為40歲以上、16歲以上重症高風險族群及16歲以上長照機構居住者、同住人是染疫高風險者等。與第二劑間隔至少6個月。

 

各品牌疫苗第三劑副作用

何忠祐說,施打三劑莫德納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若將副作用細分為「局部」、「全身性」,會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84.7% vs. 83.5%),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79.0% vs. 81.3%)。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而施打三劑BNT副作用,整體副作用發生率與第二劑雷同。同樣將副作用細分為「局部」、「全身性」,會發現第三劑的局部副作用較第二劑略高(74.1% vs. 71.7%),但全身性副作用較第二劑略低(69.2% vs. 71.7%)。

 

至於施打兩劑AZ後追加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副作用有注射處疼痛,且持續1至2天、疲倦、全身痠痛、發熱等。

 

 

要不要打第三劑,可考慮5個因素

何忠祐說,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面臨變種病毒威脅,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民眾若要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第三劑,可考量自身染疫風險,是否為重症高風險族群,對副作用耐受度,是否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情形、有無疫苗禁忌症等因素,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看更多:Omicron來襲!免疫科醫籲盡速接種疫苗,有免疫疾病打第二劑怕副作用「這個藥」不要停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另外,根據國際現行政策可發現,施打第三劑疫苗將成為未來對抗病毒的趨勢,建議尚未接種第二劑疫苗的民眾還是盡早完成疫苗施打。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何忠祐醫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何忠祐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