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5日
梁萱琪 整理
「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可以調節與控制代謝、循環、消化、呼吸、生殖、體溫等身體神經系統,但是現代人因承受很多外在的壓力和衝擊,容易被「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纏身。中醫指出,想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最好的方式就是「心神安寧」。
中醫師余雅雯指出,在中醫裡並沒有「自律神經失調」一詞,比較常用的是臟躁、驚悸、奔豚、百合病等描述患者的狀況。中醫理論的自律神經失調,是體內陰陽不平衡,治療目標是「陰平陽祕,精神乃治」,要把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剛好平和,才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看更多:自律神經失調有救嗎?陳珮騏復健痛哭曝近況 醫揭常見6症狀 教自救秒舒緩
余雅雯表示,自律神經失調首重「養心」。而且心是發號施令、統領五臟的君主,因此「心主血脈、心主神志」,心動時五臟協調混亂,也就是過於勞心、疲倦或是思慮過度,五臟不會健康。所以要養心就要先養神,心神耗散、黯然無神,因此「心神安寧」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
看更多:焦慮、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大腦喜歡你做這些事!4招活化腦力 吃對食物防退化
余雅雯提醒民眾,有3技巧可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保持順暢的生活節奏,自律神經就不容易失調,因此建議患者非不得已,不要讓生活有太大的變動,最好保持每天作息的規律,萬一遇到搬家或是換工作等突發狀況,也建議要讓身體慢慢去適應環境,以免自律神經失調狀況更加嚴重。
現代人的壓力與日俱增,交感神經也備感壓力。建議民眾要在高壓的情境下學習轉換思考。此外適當地放空也很重要,不要將每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的,給自己留一些喘息的空間,對身心才更有幫助。
所謂「五指通五臟」,人體的五根手指頭都跟臟腑有所對應,因此只要有空檔,比方說開會、搭車、在餐廳等上菜的時間,都可以捏一捏、敲一敲指尖來養生。
看更多:過度依賴「咖啡」恐自律神經失調!營養師勸戒「3食物」比喝咖啡還提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余雅雯中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知道了」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s 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