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她卵巢癌復發跳河,醫院1計畫救了她!7醫院試辦 癌友全家得救

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照顧

許佳惠 報導 2024/06/24 11:45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40多歲女子因罹患卵巢癌復發,竟想不開跳河自殺,所幸被路人救起,並轉到馬偕醫院精神科。院方透過癌症心理腫瘤計畫進行相關處置,女子才重拾對人生的希望,迄今雖前後共復發3次但不再尋短,依舊是癌症支持團體的重要成員。國健署補助7家醫院試辦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不只救癌友,也救家屬。

 

癌症慢病化 國健署推動以家庭為中心的照顧模式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連續42年占據死亡原因第一位,不過民國98~110年癌症5年存活率大幅提升,癌症已漸漸慢病化,病人持續增加,完整照顧更重要,一人罹病可能造成全家問題,因此希望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模式,從醫院端回歸到家庭端,並希望最終能回歸社會經濟體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罹癌並非不治之症 初罹癌患者可加入試辦計畫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過去覺得罹癌,人生的路走到盡頭,但醫療進步後,罹癌未必是不治之症。台灣每年12萬多人死於癌症,癌症10多年前存活僅約五成,但最新統計106~110年,癌症存活率已提升到62.1%,增幅達26.21%。為了照顧癌友,國健署推動以癌友家庭為中心的照護計畫,針對不同癌症癌別和醫院特性發展照護模式,從多場域介入,如門診、住院、社區等,提供初罹癌一年內的癌友相關支持。目前補助7家醫院和試辦癌別如下:

 

1.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乳癌、頭頸部癌、大腸癌、婦癌、肺癌)。
2.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頭頸癌)。
3.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頭頸癌、肺癌、乳癌)。
4.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頭頸癌)。
5.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頭頸癌、乳癌)。
6.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癌症)。
7.高雄榮民總醫院(頭頸癌、乳癌、婦癌)。

看更多:他淋巴癌一再復發 健保1治療讓腫瘤全消!權威醫揭CAR-T細胞治療最佳時機

 

卵巢癌患者復發跳河 家庭關懷計畫介入後不再尋短

馬偕醫院一般精神暨身心科醫師方俊凱表示,曾有一位40多歲卵巢癌症患者,因為癌症復發跳河,被救起來後轉診到馬偕醫院,經過一連串處理後,她跟家人一起參加團體、分享經驗,還會勸病友不要一開始就絕望、要講出來,目前她已經歷3次復發,但已不會尋短。除了團體治療之外,也教癌友記錄自己生活、做生命書、參與社區活動、靈性關懷等。

看更多:國人最新十大死因公布!癌症連42年居首位 這年齡層超危險

 

屈原投江後56年才亡國 痛苦可以超越

方俊凱也舉例,在端午節社區活動宣導自殺防治,大家很好奇兩者有什麼相關?因為屈原就是自殺,而他自殺的理由是擔心亡國,可是最後卻是在屈原投江56年後才滅國。方俊凱常以此開解患者,「痛苦不會永遠,痛苦可以超越,但是要找人幫忙才行」。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引進資源讓患者安心治療

羅東博愛醫院社工課長黃子明則表示,該院有專責社工師負責相關業務。在慈悲關懷計畫下設立小組,有癌醫、精神科醫師、社工師、心理師等。曾有43歲女性三陰性乳癌第三期,育有雙胞胎2子,擔心工作和治療過程。透過社工做家庭訪視,發現小孩有早療議題、治療費龐大,因此連結當地NGO組織,由慈濟每3個月訪視、社工每2個月訪視。患者到院治療時,小孩有鄰里親友協助照顧,讓她安心治療。

看更多:最好的母親節禮物!專家教你預防「4大女性癌症」1動作是預防關鍵

 

癌友互助團體自然產生連結力量

而從6/1起已轉介17位癌友,有將近六成多屬於中低收、65歲以上獨居等,55%是經濟上的問題,有20%需要關懷。透過每月2次、每次60分鐘,舉辦病友家屬支持團體,黃子明表示,讓人驚訝的是,只提供場域,成員自然就產生了聯結的力量並且自助互助。

 

兒童癌症全家照顧 62%需要罹癌適應

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則表示,該院主要針對兒童癌症,對於初診斷癌症病童會開家庭會議,由醫師解釋病情後,對家庭成員做整體性評估,協助家庭全方位規劃病童罹癌後生活。同時也會與家庭成員建立聯繫管道,建立官方Line群組。今年到五月底已收案19個家庭,62%需要罹癌適應,在照會心理師後情緒皆有改善,整體的滿意度高達九成。未來希望從兒癌提供到其他癌別。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她小6罹患末期鼻咽癌 離異父母重聚讓她感受溫暖

顏家瑞表示,曾有小學6年級女孩罹患鼻咽癌第四期,父母原本離異,因孩子生病暫時放下歧見、共同照顧,她雖不幸在2年後過世,但這2年間讓她感受到雙親的溫暖。顏家瑞強調,兒童癌症在解釋病情上需要技巧,兒童心智還未成熟,對死亡概念很模糊,因此病情解釋主要是針對照顧者,小孩則是心理支持的層面居多,尤其面對癌症治療過程的掉髮、外型改變,甚至需要鼻胃管等,往往會有焦慮、反抗等問題,需要全方位的介入。

看更多:她7歲罹惡性腫瘤 常頭痛到掉淚!躲棉被向神明祈禱:希望自己不要死掉

 

健康2.0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留給親友極大的傷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24小時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圖片來源/許佳惠攝
◎ 諮詢專家/方俊凱醫師.顏家瑞醫師.黃子明社工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