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30歲後難下定決心結婚恐與大腦有關!談戀愛一定要結婚嗎?

羅以容 整理 2024/06/20 16:4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隨著社會的變遷,現代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產生了轉變。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06年20至44歲的男女未婚比率分別為60.18%和49.48%,5年後,該年齡層的平均未婚率卻都超過了5成,反映出現代人對於婚姻有了不同的思考與期待。

 

對於何時步入婚姻,每個人有不同的考量。未婚代表Artza表示,許多男性朋友可能要到30、40歲甚至更晚才結婚,因為認為「寧可玉碎也不要瓦全」,希望能找到真正合適的人。Artza強調,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傾聽是婚姻的第一步,沒有心與心的連結,婚姻就像是假結婚,很容易走向不美滿或離婚。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結婚後看另一半越來越不順眼 為何卻還是繼續在一起?心理諮商師解答

 

年齡增長影響結婚的決心

當人們面臨結婚與否,也會出現許多的現實問題,例如經濟是否穩定、要不要買房,甚至是生育,而年過30更不容易決定結婚,有腦科學研究者認為跟大腦有關!諮商心理師葉北辰指出,人的前額葉在25至30歲後才正式成熟,前額葉的功能是幫助我們規劃事件。然而,具備較好規劃能力的人,有可能就不會衝動戀愛並馬上結婚。

看更多:應該要結婚生子努力向上?別再認知偏差了!你可能是被「應該如何」綁架

 

社會變遷下的未婚趨勢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062044歲的男女未婚比率,分別是60.18%以及49.48%,不過過了5年之後,未婚率都增加了,而且以2044歲的年齡層來說,平均未婚率都超過5成。

 

情感教育課業者張書昀指出,未婚率上升與觀念的變化和自主意識抬頭有關。現代人更重視個人生涯發展、興趣愛好的實踐,結婚不再是必選題,而是人生的一個選項。而目前男性學員大多是明確想找到女朋友或是共度一生的伴侶,但女性而言,對象是否聊得來,成為一個重要的篩選條件。

 

結婚的意義與制度思考

面對結婚與否的抉擇,人們也開始思考結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受到家庭壓力、社會文化的限制,還是彼此間的承諾?葉北辰認為,結婚制度某種程度上是政府為了維持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方式。隨著公民意識覺醒,有人開始質疑是否要被這個制度綁住,或者除了這個制度之外,相愛的伴侶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延續彼此的權利義務。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另一半總引爆你的無名火?別人的男友都很寵!1招找回幸福主控權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