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專找女性!10年內恐失明、坐輪椅 1種飲食能延緩
多發性硬化症是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不僅患者痛苦,就連照料者也不好受。患者終生都得與不可預測的嚴重障礙搏鬥,除了常面臨急性發作,最後還會慢慢喪失行走能力或視覺,10到15年後,病患就只能以輪椅代步,最後臥病在床、度過餘生。
示意圖/TVBS
根據美國國家多發性硬化症協會的統計,光是美國就有40萬人罹患此疾病,病患通常在20到40歲時被初次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而女性患者為男性的3倍。
延伸閱讀:他27歲,腦萎縮像60歲 手腳麻、容易疲倦、走路不穩…都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
雖然多發性硬化症引起醫學與科學界廣為關注,但是,多數專家仍然表示,他們對於病因與療法所知並不多。大多數相關網站上都寫著,這種疾病是一個謎,也把基因、病毒與環境列為可能影響疾病發展的因子,卻完全忽略飲食可能扮演的角色,更不用說要提及牛奶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了。
多發性硬化症之所以症狀會「多」,表示神經系統出了問題,使得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椎)之間與送到末梢神經系統的電子訊號傳訊,無法順暢地協調與控制,這是因為覆蓋在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體,或護套「髓鞘質」遭到自體免疫反應的破壞。
這就像你家電線的絕緣體變薄或脫落了,導致電線外露,電子訊號也許就會短路,而不規則的電子訊號可能會破壞細胞,並「灼傷」周圍組織區域,形成小小的疤痕或一塊塊硬化的組織,而這些燒燙傷可能非常嚴重,最後會毀滅身體。
高緯度地區 多發性硬化症盛行率高100倍
最早提到飲食對多發性硬化症影響的,是半個世紀前的羅伊.史汪克(Roy Swank)博士。1940年代,他開始在挪威工作,日後則到蒙特婁神經醫學中心,之後也擔任奧勒岡醫學院神經學系的主任。
史汪克博士會開始關心這種疾病與飲食之間的關聯,是因為他知道多發性硬化症多發生於偏北的氣候帶,離赤道愈遠,多發性硬化症盛行率的差別也愈大:在高緯度地區,多發性硬化症的盛行率為赤道的100倍,而較靠近南極的澳洲南部,則是澳洲北部的7倍,其分布情形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類似,如第一型糖尿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
延伸閱讀:這痛、那痛別輕忽!恐是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祟
雖然有些科學家猜測,多發性硬化症可能是磁場造成的,但是史汪克博士卻認為原因在於飲食,尤其是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性食品。他發現,食用乳製品的挪威內陸,多發性硬化症的比例高出吃魚的海岸地區。
延伸閱讀:喝牛奶會生痰?感冒喝牛奶更會嚴重?營養師告訴你正解
低飽和脂肪飲食 延緩多發性硬化症病程
史汪克博士在蒙特婁神經醫學中心,針對144名多發性硬化症病患進行試驗,建議病人攝取飽和脂肪含量低的飲食,一部分的人聽從了,但未聽從建議者也不少。
他以每天20公克的飽和脂肪攝取量為標準,低於20公克者為飲食良好組,超出的為飲食不良組(一個含有調味料的培根起士漢堡約有16公克飽和脂肪;一小個雞肉派則約有10公克飽和脂肪),持續記錄這些病人的情況34年。
在試驗持續進行的過程中,史汪克博士發現,飽和脂肪含量低的飲食能大幅降低疾病的進展,即便一開始病況就已經進入後期者,也能出現功效。
他在1990年總結這項實驗的時候指出,在疾病初期就採用低飽和脂肪飲食的那組病患,「約95%……在接下來約30年只出現輕微障礙。」只有5%的病患死亡了。相對的,另一組飲食不良(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初期病患,有80%都死於多發性硬化症。這144名病患的實驗成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包括一開始就已經進入後期的病患。
◎ 本文摘自/《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T.柯林.坎貝爾, 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 著
◎ 圖片來源/柿子文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