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冠疫苗後皮膚紅腫痛,我是不是對疫苗過敏?醫:「1反應」不適合打第2劑
國內自從開放「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後,加上接種對象不斷擴大,民眾預約施打踴躍,但也有不少人對疫苗注射後產生的皮膚不良反應感到害怕,疑惑自己是不是對疫苗過敏,是否不該打第2劑?醫師表示,若出現急性過敏性反應,則「不適合」再打第2劑疫苗。
看更多:即使有新冠疫苗可打,卻還是不打!你是疫苗猶豫者嗎?醫解析:出現猶豫3關鍵
注射疫苗後,皮膚反應大致分成3類
皮膚科醫師黃幼鳴指出,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武器,但不少人因為接受第1劑疫苗注射後,產生了皮膚不良反應,而對第2劑的接種感到猶豫或害怕。他說明,疫苗注射後的皮膚反應大致上可分成以下3類:
1.急性過敏性反應
這通常發生在數分鐘到4小時內,患者可能會產生急性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甚至過敏性休克。雖然嚴重,但發生率低,約在數十萬到百萬分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在接受疫苗注射後會建議留在現場觀察至少30分鐘再離開。黃幼鳴強調,如果產生這類反應,則「不適合」再接受第2劑疫苗注射。
2.一般局部注射反應
多在1~3天內發生,注射局部會產生紅腫痛的現象,就AZ、輝瑞、莫德納3種疫苗來說,AZ疫苗會產生局部紅腫反應的機會最低,莫德納則最高。
看更多:護理師打莫德納經驗分享:手痛到舉不起來!醫解析:3方法緩解新冠手臂
3.延遲性反應
延遲性反應則多發生在4天後,表現包括蕁麻疹、麻疹樣紅疹、紅斑性肢痛症、臉部填充物反應及延遲性注射部位反應。
什麼是「臉部填充物反應」?
黃幼鳴提到,上述的反應比較常見於mRNA疫苗,尤其是莫德納疫苗。另外,針對「臉部填充物反應」,黃幼鳴解釋,這是一種相對罕見的反應,指的是先前注射過玻尿酸的部位,在注射疫苗後因為免疫反應而發生腫脹的情況(見下圖),目前主要發生在莫德納疫苗接種後,但由於相當罕見,且即使發生了,在症狀治療下也會慢慢改善,因此不必太擔心。而曾接受過玻尿酸注射者,還是可以接種莫德納,反之,在接種疫苗2周後如果沒有不適,也還是可以接受玻尿酸注射治療。
「新冠手臂」用冰敷、症狀治療會自行緩解
而「延遲性注射部位反應」,黃幼鳴說,這就是所謂的「新冠手臂」,通常在注射疫苗1周後發生,一樣比較常見於莫德納疫苗的接種者,注射的手臂可能會出現紅腫熱痛癢的變化,很容易被誤認是蜂窩性組織炎,但其實這種狀況是自限性的,只要多冰敷加上症狀性治療便會自行緩解,並不需要吃抗生素治療。
AZ疫苗較少出現延遲性皮膚反應,但其他症狀要留意
黃幼鳴也提到,AZ疫苗雖然比較不會出現上述的延遲性皮膚反應,但極罕見的情況,可能會造成血小板低下及血栓形成(同樣使用腺病毒載體技術的嬌生疫苗也可能發生),因此要特別注意皮膚是否出現瘀斑或紫斑,同時留意注射疫苗後4天到4周是否有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變化、嚴重持續性腹痛、下肢腫脹疼痛、嚴重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
看更多:AZ、莫德納、BNT疫苗都到位 3大疫苗優缺點比一比,疫苗意願怎麼選?
黃幼鳴總結,由以上說明可知道,在第1劑疫苗注射4小時以後,發生的這些皮膚反應,像是局部注射反應和延遲性反應,它們並非第2劑注射的禁忌症,並不算是對疫苗成分嚴重過敏,接種者不會因此在接種第2劑疫苗時出現過敏性休克,民眾可安心接受疫苗注射。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翻攝自黃幼鳴醫師網頁‧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黃幼鳴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