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越大得乳癌的機率越高?醫盤點8大乳癌危險族群 家族史只占13%
「乳癌」是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可發現,乳癌死亡人數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標準化死亡率還有逐年成長趨勢。由此可見婦女朋友對乳癌篩檢仍不夠主動積極!
沈彥君分享,過往遇過不少女性朋友因乳癌認知不足,甚至有錯誤的觀念,導致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為此,她特別整理5個關於乳癌的常見迷思。
看更多:5招預防乳癌!營養師:忽略「這件事」乳癌風險增加60%!2大飲食降低罹癌率
迷思一:乳癌都是中年後才會發生的癌症,年輕的人可以先不用檢查?
錯!事實上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沈彥君分享,曾遇過年僅22歲即罹患乳癌的個案,建議女性從20歲開始安排自我觸摸檢查,每1年至2年至乳房外科進行一次理學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
迷思二: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的機會越大?
錯!乳癌與乳房大小毫無關係。沈彥君說明,曾有一位女性朋友因胸部太小,自認罹患乳癌機率很低,所以都不進行乳房檢查。直到45歲那年,該名女性因符合國健署補助乳房X光攝影資格,心想不需另外付費便接受檢查,卻意外發現乳癌第一期。
看更多:每天8人死於乳癌!乳攝異常建議採「立體定位真空抽吸切片」 避免影響後續手術
迷思三:乳癌跟家族遺傳比較有關係,沒有家族史就不會有乳癌?
錯!除了乳癌家族史,乳癌相關的危險因子眾多,包括年齡(年齡越大乳癌發生率愈高)、初經來得太早或停經太晚、肥胖、抽菸飲酒、未曾生育哺乳、超過30歲才生第一胎、偏愛吃高油脂食物、日常生活長時間接觸環境荷爾蒙(化妝品、殺蟲劑、藥物、塑化劑)等,都可能提高罹患乳癌的機率。
沈彥君補充,有家族史的病患比例其實並不如一般民眾想像的多。根據國外統計,乳癌病患的一等親(母女姊妹)有乳癌病史約占13%。但有家族史者也不可因比例低而忽略檢查,別忘了乳癌家族史就是一個重要且確定的危險因子!
迷思四:乳房檢查超痛,檢查結果沒問題,以後就不用再做?
錯!雖然乳房X光攝影為了讓乳房檢查精準度提高,檢查過程中會造成些許不適,但不適感時間其實很短,才不到1分鐘。沈彥君解釋,無論是哪一種疾病,健康檢查的用意是希望有機會提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但不能夠把一次的檢查結果當作鑑定一生的身體狀態。
迷思五:自我檢查都沒有發現硬塊,所以不用再擔心乳房的健康?
錯!乳癌依照病理的分類不是只有一種,不同的乳癌類型或是不同時期的乳癌症狀表現都會不太一樣。乳癌的表現不只有硬塊而已,還會出現如乳頭或周圍有皮疹或發紅、一邊或兩邊乳房大小或形狀產生變化、乳頭外觀出現如凹陷等變化、乳房不適或搔癢、乳房顏色改變、乳房短時間內出現尺寸改變、乳頭皮膚脫皮、乳房增厚或腫脹等。
看更多:蘇永康暴肥 有癌症家族史!營養師:每個人都有癌細胞 做5件事抗癌、修復細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