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WHO研究證實:藝術能預防和改善疾病!看展和看劇能預防失智

失智-預防

郭庚儒 整理 2024/06/10 08:0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WHO發布一項藝術參與研究報告,證實藝術參與能預防和改善疾病,經常看展、看劇的年長者,罹患失智的風險較低,且參與藝術也能改善失智症狀。

 

世界衛生組織:藝術顧健康

台灣創意高齡推動者、長期家庭照顧者周妮萱​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11月公布一項歷年來規模最大的綜合分析報告「藝術作為促進健康與幸福的全面性報告」,自2000年到2019年耗時20年時間,彙整了橫跨歐洲超過3500項公開研究與900篇以上的出版文獻。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絕大多數的分析都顯示,「藝術在生理和心理健康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從胎兒、青少年、中年、老年至臨終者,藉由各種藝術參與,能正面地影響身心健康;相較於傳統醫學治療,藝術參與更能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達到預防之效。

 

世界衛生組織也肯定藝術型態與運用方式皆有助於提升照護品質,更進一步將藝術的影響範圍分成:「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及「疾病管理與治療」。

 

從「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的角度,藝術可以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支持兒童發展、鼓勵健康促進行為、預防健康不良的狀態,及支持照顧行動;至於「疾病管理與治療」的部分,藝術則可以幫助人們覺察自身的心理疾病、支持慢性疾病的照顧、協助治療神經發展與精神失調、支援非傳染性疾病的管理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那麼有哪些藝術可以運用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分類,包含:表演藝術(音樂、舞蹈、歌唱、電影)、視覺藝術(工藝、設計、繪畫、攝影)、文學藝術(寫作、閱讀)、從事文化藝術活動(前往劇院、美術館、博物館、藝廊、聽音樂會),除此之外,更有動畫與數位藝術創作等新型態的媒介。

 

周妮萱表示,整份報告中,關於長者與失智者的藝術參與研究更是相當多元,參與藝術普遍可以增進正向的社交行為。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自我療癒祕笈「禪繞畫」解開內心糾結!用畫筆釋放情緒 練習慈悲愛自己

 

年長者參與藝術 改善失智症

舉例來說,幾個月一次或更密集前往博物館、美術館、藝廊、劇院、音樂會或聆聽歌劇演出的年長者,會有較低的認知率衰退,並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音樂和舞蹈則可以協助減輕失智者的焦慮感、寂寞感和社會疏離感;戲劇課程除了可降低躁動、侵略與其他行為問題,更能促進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間的溝通;國外所盛行的團體編織則可助於維持社交技能;其他如陶藝、閱讀、視覺藝術,皆具有幫助失智者自我定向,並維持自尊的功能。

看更多:揭祕記憶力提升新法寶!故宮寶物轉身「認知牌卡」助70歲長者重拾記憶

 

除了方案設計,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了結合硬體規畫的建議,指出醫療院所或照護機構的建築及空間設計(如對比色與照明方式)都會影響長者的認知功能、社交動能與人際互動;甚至有研究顯示,在照護機構中播放背景音樂,可以減低用餐時間的躁動,並提升沐浴時的合作意願。

 

該份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英國倫敦大學院精神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的教授Daisy Fancourt於受訪時更深入地提出,隨著這項報告出爐,接下來更要展開思考與行動的是: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我們能否以健康促進為目標推動跨領域(藝術文化與衛福健康)的整合型預算?
我們能否使藝術成為從事健康或照護領域專業者訓練中的一環?
我們能否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用於擴大像這樣的跨領域項目?

 

周妮萱說,如同世上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保證藥到病除,藝術也非萬靈丹;然而,當重視健康與福祉發展的浪潮發展至今,長期把保持或恢復健康全然託付給醫學的同時,將藝術加入團隊,為我們鑿開了一道新曙光,通往健康福祉的新境界。

看更多:失智症沒藥可治癒 如何能預防?10招降低失智症風險!吃好睡飽、交朋友可防退化

 

◎ 本文摘自/《創齡學:長大變老的終身必修課》周妮萱(凱特)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