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詹怡宜憶逝世30年的父親:他仍鮮活且令人開心地活在我們家
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詹怡宜,投入新聞產業30年,用文字和鏡頭帶領觀眾認識台灣這塊土地,聽到台灣各角落的聲音。當她憶起逝世近30年的父親,她說,就像將爸爸的人生剪輯成數百支長短不等的精華短片重新上架,每聊一次,彷彿又充實了父親頻道裡的「播放清單」。
詹怡宜說,她的爸爸過世近30年了,照例的清明掃墓,今年哥提議三兄妹來場遊戲,在這群沒見過阿公的孫子輩和配偶面前,3人輪流快答,說一件關於爸的事,直至誰3秒鐘講不出來就算輸。
「爸把練書法的字帖放在馬桶前,邊大號邊練字。」
「爸辛苦寫完那本經濟學教科書,終於領到稿費太開心,那天回到家打開牛皮紙袋一撒,鈔票撒滿客廳,全家好歡樂。」
「高中放學,爸來接我回家,但我想跟同學去吃冰,最後我們這群高中女生把西裝筆挺的公務員爸爸,帶到中華路小店吃刀削蜜豆冰,同學們覺得爸好有趣,讓我超得意。」
「爸學妹妹唱聲樂,自稱能用頭腔共鳴發聲…。」
那天詹怡宜兄妹3人在父親的墓前,輪番端出老爸趣事,最後這場遊戲沒人輸,因為爸的故事,他們記得太多了。
剪輯父親人生片段 加入回憶「播放清單」
詹怡宜說,爸爸過世在令人不甘心的55歲,當時仍年輕的她,從未經驗過如此巨大的失去,不捨與不平的情緒強烈糾纏,「30年前在哀傷中,我們也曾輪流講著關於父親的種種,於是,所有爸爸曾經勵志、曾經爆笑出糗、曾經溫暖的故事,成為我們的一種釋放,即使時間流逝,記憶卻一再更新,鮮明依舊。記得,就是極大的安慰」。
看更多:父親罹癌半年就過世 他自責內疚12年…苛刻吝嗇是他對自己的懲罰
電影《游牧人生》中,女主角曾經為了父親留給她的瓷盤被人打破而動怒,之後自己設法黏補起來,但在電影的後段,她領悟到父親曾經告訴她的話:What's remembered, lives。是的,記得的即永存。
詹怡宜說,那一刻她坐在電影院中突然明白,爸爸在30年後仍鮮活且令人開心地活在我們家的原因,不是刻意留下的親筆家書或抄寫新舊約經文的書法墨寶,而是我們共同記得的每一段故事。
「爸爸的人生不夠長,也沒有大起大落,但因為我們能說出來的小故事太多,讓精采短片得以一再上架。」詹怡宜說,人生故事的豐富度不在於真實經歷過多少事,而在於說得出來多少事,記得的即永存,每個記憶點都可以是個故事,記得的故事都有意義,只要我們能記下來、說得出來,再小的故事都能有觸動人心的價值。
看更多:永存回憶的紅米飯糰…不是每個告別都有時間好好準備,會痛的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大大小小的故事 串起家人間連結
詹怡宜小時候與爸爸有過這段對話:「你幫我取了『詹怡宜』這種孩子名,我以後長大怎麼辦?」
詹怡宜爸回答:「咦,小時候我也問過爸爸這個問題。」
詹怡宜至今清楚記得那時心裡的感想:「怎麼會呢?你『詹逢星』這名字明明就是給大人用的啊!」
直到幾年前,當時5歲的大女兒黃禾問詹怡宜:「媽,小孩子才會叫做黃禾,等我長大怎麼還能叫黃禾呢?」
詹怡宜興奮地跳起來,她告訴女兒也問過爸爸一模一樣的問題(相信女兒也疑惑,詹怡宜這名字不是很老氣嗎?)。而且,「我爸爸也問過他爸爸」。
詹怡宜說,於是這段對名字感受的對話,成為她爸、自己、她的女兒三代之間奇妙的默契連結,「我們曾一樣幼稚,一樣好奇,也一樣記得,這對我極有意義,即使是這麼小的一件事」。
「偏偏我的記性不好,還愈來愈差。」詹怡宜感嘆,經歷過的人事物若未經重新整理,立即煙消雲散;曾記得的片段若未表達出來,也難成為故事。如同一部監視攝影機即使忠實錄下全部畫面,如果沒有經過編輯剪接出重點,真實的影像故事也彷彿不曾存在過。只有整理成故事,它才能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不論是與父母、親人、朋友之間的故事,或是關於自己的故事。
看更多:只因在媽媽的告別式上沒做「這件事」…她憂鬱症16年走不出來
記得的故事 就有意義
所以,詹怡宜決定努力去記得更多大小故事,並設法留給所愛的人更多能記得的故事。可笑的、失敗的、開心的、感人的……把記得的故事寫下來、說出來,並繼續活出新的精采片段。
詹怡宜說,這不只是為了擴充先生與女兒們未來回憶時的播放清單,若生命最後那一刻真要播放自己的人生跑馬燈,總不能播出冗長沒重點的監視器畫面吧,那跑馬得跑多久啊?她打算在自己的回憶裡先剪輯整理好精采片段,畢竟電視台出身的,可得專業點。
◎ 本文摘自/《用愛,送你遠行》 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著
◎ 圖片來源/翻攝自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Youtube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