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焦慮沒自信?法國心理權威傳授小技巧增強自信、抗焦慮
在成長過程中,學會辨識及管理情緒的孩子,和自己與他人都能建立珍貴的連結。因此,接納自己的情緒,是能接住他人情緒的最佳做法。建立情緒自主,能通往社交自主和更穩固的自信心。以下是法國兒童神經心理學醫師潔西卡・薩芙-貝德柏(Jessica Save-Pédebos)和心理及神經心理學醫師安卡・芙洛雷亞(Anca Florea)的建議。
父母態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身為父母,你的態度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內在資源(優點、強項、過往經驗)及外在資源(社會支持、可信賴的關係、知道哪裡可以尋找有用的資源),在遭遇困難時可以取用;也能增強個人的效能感,並保有動力去學習和進化(即便這意味著會經歷失敗)。
簡單工具幫孩子增強自信
有一些簡單的工具可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在日常生活中,強調孩子各方面的小小成就,可以寫下感謝日誌、用相簿記錄他的優秀時刻,或運用「榮譽罐」(由孩子或親人寫下並投入他當日的小小勝利)!藉由指出孩子的正向經驗,你用有益的方式將其銘刻進孩子的養成。表達關愛的便條紙也是情感的小小象徵,能幫助孩子增強自信。
看更多:過動症的孩子會自己好嗎?專家揭放任不治療 未來適應社會能力更弱
克服困難的經驗可以增強自信 幫孩子面對恐懼與焦慮
有過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的經驗,能大大增強對自身能力的信心。相反地,持續依賴父母可能造成孩子對非預期產生焦慮反應,因為不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焦慮的孩子會迴避讓自己不安、難以掌控的新情境,因此父母有必要引導孩子將感受說出來,同時避免強化他的焦慮思維模式。最好幫助孩子面對他的恐懼(例如分離或睡前焦慮),這類情況可以尋求身心健康專家的協助,尤其是受過認知和行為療法訓練的心理師。
看更多:和孩子相處要學會「退後一步」!心理諮商師教親子正確相處之道
面對焦慮的建議做法
- 找出孩子焦慮的生理反應跡象,嘗試不同方法讓他身體放鬆(例如動一動放鬆肌肉、做呼吸練習、深度按摩)。聆聽他講述發生的事。
- 在第一時間先主動傾聽,鼓勵他表達,並認可他的需求(著重「非暴力溝通」)。
- 辨識出孩子的負面想法(例如當他說出「我好爛」這類強烈的話),質疑進而解構他這樣的想法(「為什麼你會這麼說?你有都很爛嗎?什麼時候是爛的相反?」)。
- 當孩子在同一個焦慮的想法上打轉時,引導他進行舒緩壓力的活動,藉以中斷他的「反芻」行為(無論是藉由運動、泡澡、聽音樂、吹泡泡、把紙撕碎等)。而大人則「取消關注」的態度(當他鑽牛角尖的想法受到過分關注時,可能會加強他的焦慮行為)。
- 鼓勵孩子,正向肯定他自動自發的行為,以及他自己想辦法調節情緒的表現(「太棒了!跳彈簧床讓你心情好多了,你找到讓自己發洩和開心的好方法!」)。當他情感上遇到困難時,也要提供支持。
- 創造家人共度的時刻,以增強正向情緒和歸屬感:讓人「感覺開心」的活動(唱歌、跳舞、運動、桌遊),或是回歸平靜的時間(呼吸練習、舒緩的音樂等)。
- 大人也要成為一個管理焦慮和情緒的榜樣,這需要下功夫。身為家長,尤其要訓練正向思考(像是了解自己的強項、做得好的地方、與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等)。
- 學習用正向的論述來面對失敗,例如:「失敗,就有機會成長」、「你有錯的權利」、「透過訓練才能達到目標,失敗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 鼓勵孩子找一個東西當作「圖騰」,作為某一次充滿正向感受的經歷或是成功的回憶象徵(當他未來面臨壓力時,這個物品將為他帶來正面的能量)。
看更多:孩子打瞌睡、發呆不是懶惰!專家揭露真相:恐是3大疾病
◎ 本文摘自/《培養自主力,讓孩子從拖拉變積極: 從學業、情緒、行為、語言、動作到社會發展,有效協助0~15歲孩子掌握6大領域自主性!》 潔西卡・薩芙-貝德柏、安卡・芙洛雷亞 著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