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後也會頭痛,它與一般頭痛有何差別?神經科醫師曝5妙招減少頭痛發生
目前疫情延燒,各大醫院尤其急診室人滿為患,對於經常頭痛常跑急診室的人,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提醒,為了降低被感染風險,除非出現雷擊型頭痛等狀況,建議可從調整生活作息,多喝水等方法減低頭痛發作機會, 可以打疫苗的人就打。
看更多:防疫非必要別出門,但有「9種急症」一定要看醫生!小心出大事
慢性頭痛5狀況才急診
林志豪認為,如果頭痛是長期慢性的問題,沒必要盡量不要跑急診室,增加被病毒感染的機會。
除非是有突發性頭痛的危險症狀,如爆炸或雷擊型頭痛、頭痛伴隨發燒、意識改變、味嗅覺喪失改變、有局部的神經學症狀,如半邊無力,眼臉歪斜,複視,走路不穩等。
新冠病毒的頭痛並沒有特異性
大約有22.4%至75%新冠病毒的患者常有頭痛的症狀,但大部分是緊縮型頭痛或是沒有什麼特異性的頭痛。
看更多:婦人莫名頭痛又牙痛 冤枉拔了5顆牙…終於揪出腦腫瘤!
對於長期頭痛的患者如何區別自己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林志豪說,可從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與群聚史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否有味覺及嗅覺的喪失。
減少需長時間治療的機會
有些頭痛患者需醫師親自花較長時間施打或近距離接觸的治療,如肉毒桿菌注射(頭部須至少31針皮下注射)、神經阻斷術、針灸、推拿。
林志豪建議可以考慮改以單株抗體注射(只需一針注射),或是採用可居家使用的頭戴式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以及穩定神經藥物(預防頭痛藥物)的治療。
如有需要看診,也可以善用視訊方式,減少在醫院等待的機會,但這需先跟醫院醫師溝通好,確認看診的時間。
不要緊盯看疫情新聞,避免焦慮誘發頭痛
長期頭痛的患者在面對疫情時,須謹慎但不要過度焦慮,也盡量減少整天盯著疫情消息的習慣,避免因焦慮壓力誘發頭痛。
做好該做的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不隨意觸碰眼臉鼻口,不群聚等新生活習慣。
調整作息 多運動與喝水可減少頭痛
因疫情可能會增加待在家裡的時間,可以試著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及作息。或許之前是緊湊、不規律的生活,但現在可以盡量有規律的生活,飲食、運動、水分補充,以及睡眠,這些都可以減少頭痛的發作。
能打疫苗就盡量打
目前研究顯示,打疫苗並不會影響其他頭痛的治療,如肉毒桿菌CGRP單株抗體,或藥物的效果。至於止痛藥的使用,不建議在打疫苗前預防用,但可以再打之後,如有不舒服症狀時使用。
林志豪說,打疫苗或許剛開始會有不舒服的症狀,長期頭痛的患者也有可能因為打完疫苗後短期頭痛症狀加重,但疫苗嚴重的副作用極少。
很多人擔心靜脈血栓或血小板低下,但台灣人目前會有這樣副作用的機率較歐洲來得少(台灣目前約百萬分之2-6)。
未打疫苗者染疫發生血栓機率比施打高
林志豪也提醒,如果打完疫苗28天內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癲癇、意識改變、肚子痛、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疼痛,以及皮下出血,要盡早至醫院就診,但大部分的病人還是可以痊癒。
看更多:打完新冠疫苗不舒服?快找「中醫國家隊」幫你 2款中藥方可緩解!
相反的,感染新冠病毒有更高的機率會引起腦靜脈血栓,據目前統計是打疫苗的8至100倍(不同地區的統計)。同時新冠病毒也會增加腦動脈栓塞的機率。
打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家人,盡早讓疫情控制下來,重新回到原本多采多姿的生活。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本文出自/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