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已複製連結
廣告
醫療

腳痛腳麻走不動竟周邊動脈阻塞!醫師:出現「這個」症狀要注意,延誤恐截肢

  • 羅以容 報導
  • 2021/11/03 14:16
  • 字體放大
  • 腳痛腳麻走不動竟周邊動脈阻塞!醫師:出現「這個」症狀要注意,延誤恐截肢

    腳痛、腳麻走不動別輕忽,小心是周邊動脈血管阻塞,錯過治療黃金時間恐須截肢!60歲金門阿伯腳痛多年,不良於行,日常行動皆由兒子協助。疫情期間,阿伯腳痛加劇,不論是躺著或坐著不動,都痛到不行,但怕染疫不敢上醫院就醫;就這樣忍痛3個月後,兒子發現其腳部發黑,失去知覺,緊急至當地醫院救治,被確診為腳部動脈阻塞,轉至台北榮民總醫院進行周邊氣球導管手術治療後,幸運保住雙腿。

    看更多:氣溫多變,嚴防心血管疾病!營養師推薦4大護心飲食重點,三步驟吃好油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當周邊血管動脈中粥樣物質不斷累積擴大以及繼發性血栓形成,導致動脈管腔逐漸狹窄,甚至閉塞,發生「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當要流到遠端的血量、氧氣等逐漸減少,將使得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的缺血,若未接受積極治療,肢體恐壞疽甚至截肢。陳說,若阿伯在黃金6小時內沒有打通血管,將有很高機率必須截肢,提醒民眾出現腿麻痛情況應多加留意。

    看更多:耐斯集團總裁急性心肌梗塞去世!心臟科專家:氣溫驟變易誘發心肌梗塞,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治療

     

    4大族群好發周邊動脈阻塞

    陳沂名指出,隨著民眾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改變,罹患周邊動脈血管阻塞越來越多。尤其是抽菸、糖尿病患者、腎功能不佳、高血脂等,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危險族群,且以50歲至60歲者居多,且男性好發率較女性高。

     

    走路一段時間小腿肚開始痛,休息又恢復,恐為「間歇性跛行」

    當出現周邊動脈阻塞,腿部血管是會隨著疾病進展慢慢阻塞。陳沂名說,許多前期患者不會有任何明症狀,逐漸地在走路一段時間後,小腿肚就會開始疼痛;但往往休息一段時間,就能恢復正常,醫學上稱為「間歇性跛行」。陳說,許多人誤以為間歇性跛行是年紀大,腿部退化造成。但這其實是周邊動脈阻塞,若發現時未積極處理,很有可能會導致腿部缺血發黑、肌肉溶解,最嚴重恐需要截肢。

    看更多:預防動脈血管硬化 江坤俊教做3組運動

     

    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顏旭霆補充,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分為四等級,第一級患者症狀輕微,多為腳部冰冷或出現腳麻,但有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出現;第二級患者腿部動脈阻塞,開始出現間歇性跛行,此為最容易觀察到的症狀;第三級患者阻塞嚴重,腿部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仍會疼痛;第四級動脈幾乎完全阻塞,腿部出現壞死或壞疽的現象。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陳沂名醫師‧顏旭霆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腳痛腳麻走不動竟周邊動脈阻塞!醫師:出現「這個」症狀要注意,延誤恐截肢
  •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