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余祥銓驚爆長3顆息肉「恐變大腸癌」嚇到抖 醫籲全家人都該做「這檢查」

余天李亞萍余祥銓

許寶仁 報導 2024/06/17 15:40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因直腸癌病逝,兒子余祥銓日前貼出一段影片,大腸鏡檢查出有7顆息肉,讓他直呼「想推薦媽媽趕快來」!專家建議,余家人包括李亞萍和余天都該檢查大腸癌,而且別做糞便潛血,照大腸鏡才最有效、最直接。

 

自認「不可能有息肉」 醫一照看到7

余祥銓日前貼出一段做大腸鏡檢查的影片,余祥銓表示,儘管他很害怕侵入式的檢查,但醫師提醒,他的家族有大腸癌病史,應該要定期篩檢,因此他克服心理障礙進行檢查。麻醉後進行檢查,余祥銓原本認為自己「不可能有息肉」,然而醫師一照大腸鏡說,總共看到余祥銓有7顆息肉。
看更多:1分鐘自我檢測:腸道年齡是否超齡?一切疾病從腸道開始!整腸減齡這樣做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影片中,醫師說明余祥銓的大腸鏡檢情形,「7顆裡面有3顆是會變成大腸癌的腺瘤,另外4顆是良性增生(增生性息肉)」。醫師指出,一般來講大腸增生性息肉並不會變成癌,不過鏡檢時有看到就順便處理;腺瘤則會先進行化驗,再通知結果。

 

大腸癌多無症狀 早期篩檢最重要

余苑綺在2022年以39歲年紀因直腸癌病逝,余天家人在極度傷心不捨之外,專家也建議余家人要注意定期做大腸癌篩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陳周斌強調,早期大腸癌大多沒有症狀,唯有定期篩檢才是最佳防癌之道。

 

大腸癌患 3親等內血親 都該定期檢查

陳周斌主任指出,年輕型大腸癌除了受飲食與生活習慣影響,約20%與基因遺傳有關。因此建議余苑綺的3親等內血親,包括父母余天、李亞萍,及姐姐余筱萍、弟弟余祥銓等人,都應該定期做大腸癌篩檢。

 

增生性息肉多良性 每35年定期檢查即可

檢查出息肉該怎麼辦?會危險嗎?陳周斌主任說明,大腸息肉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與腺瘤性息肉2大類;其中增生性息肉多出現在乙狀結腸、直腸部位,癌變的機率不高,國內50歲以上民眾多會有增生性息肉,鏡檢時若醫師研判是增生性息肉,多偏向不處理,每3~5年定期檢查即可。
看更多:網紅腹痛、拉肚子竟是直腸癌晚期!醫:大腸直腸癌8成沒症狀「1方法」揪癌根

 

腺瘤性息肉恐癌化 大腸鏡檢時會直接切除

但若不是長在乙狀結腸、直腸位置的息肉,又大於0.5公分以上,則有可能是腺瘤性息肉,長得越大,轉變成惡性的機率就越高,因此若大腸鏡檢查時發現腺瘤性息肉時,原則上會直接切除,以減少未來變成癌症的機會。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最危險 家人最晚20歲起要檢查

陳周斌主任說明,腺瘤性息肉尤其要注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它們會在大腸、直腸中發生數百甚至數千個腺瘤性瘜肉,像一長串葡萄,這與遺傳有關,患者的子女則有50%機率會遺傳到腸癌,而且多在青少年時期就發病,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這一族群建議最晚自20歲,甚至青春期開始就該定期篩檢。

 

大腸高危險群篩檢 醫建議:直接照大腸鏡

目前國民健康署對大腸癌篩檢,補助5074歲民眾每2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但陳周斌主任指出,對於家族中有人罹患大腸癌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會建議從40歲開始就該進行篩檢,而且是直接照大腸鏡。他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適合作為一般性普篩工具,但對於高風險族群,它的敏感度和精確度仍嫌不足,不如直接作大腸鏡檢。

 

余祥銓自曝,被稱為「國民舅舅」的他被鏡檢嚇到抖,而且檢查結果讓他驚呆,而他在第一時間也呼叫媽媽李亞萍,別忘了接受檢查。
看更多:女主播大腸癌猝逝家中!2年內擴散肝、肺變癌末 醫示警9大高危險群當心

 

生活5招預防大腸癌

另外,家醫科醫師鄭名琁也提醒民眾,平時可透過5個方式預防大腸癌發生:
1.飲食調整:適度攝取富含纖維、抗氧化劑和多種營養素的蔬果,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肉類的選擇建議優先選擇白肉、魚類,限制紅肉、加工肉類、煙燻與燒烤食物的攝取。
2.體重控制:過重或肥胖與大腸癌的發生風險有關,預防大腸癌應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3.增加身體活動: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
4.限制酒精攝取:建議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
5.定期篩查和檢查:50歲以上成年人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有家族史可提早到40歲開始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和治療任何潛在的問題。
看更多:豬哥亮大腸癌逝7年!大腸癌高危險群不只看50歲 6前兆要警覺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圖片來源/翻攝自余祥銓臉書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陳周斌醫師.鄭名琁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