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少吃澱粉較短命 營養師建議最佳碳水攝取比例

戎華儀 報導 2024/06/18 17:48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對於想要減重或是需要管理血糖的人來說,少吃甚至完全不吃澱粉、水果等碳水化合物的做法始終受到歡迎,然而國際知名醫學期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2018年曾刊登過一篇研究,顯示過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反而容易短命、死亡風險較高。

 

該篇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出資支持的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呈U形曲線,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在50~55%的人死亡率最低,攝取量超過70%和少於40%的人,死亡率都較高。該研究還推估出一名50歲的人,每天攝取50~55%的碳水化合物,預期壽命可達33.1年;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超過65%的人,預期壽命有32年;低碳水飲食比較短命,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低於40%的人,預期壽命為29.1年。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超省錢高蛋白套餐!不到50元就能吃飽 增肌減脂又減醣

 

碳水攝取過低 易憂鬱、思考不靈光、反應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指出,這項研究結果說明,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的人,壽命只比攝取量適中的人少1年,攝取過少卻比攝取量適中的人少了4年壽命,低碳水飲食的壞處比攝取過多更大。

 

林杏純進一步解釋,人體的熱量來源,來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3種營養素,人體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只能以葡萄糖為能量來源,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過少,無法轉化產生足夠的葡萄糖供應大腦和神經系統所需,會影響思緒和情緒,還會造成體內微量元素缺乏,所以思考會比較不靈光、反應較遲鈍,心情也比較容易憂鬱、不開心。

看更多:70歲翁糖化血色素變正常全靠吃「它」營養師也大推!地瓜1吃法害血糖飆

可是對於想要減重和管理血糖的人來說,少吃澱粉仍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作法。林杏純說,其實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就是最理想、健康的飲食方式,適合所有人,只要根據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每日飲食指南》和六大類食物份數建議,再略為調整即可。

 

最佳碳水化合物攝取量50~60%

林杏純說,《每日飲食指南》提供的建議是每天攝取1200~2700大卡的熱量,以最低的1200大卡為原則,再根據個人食量和活動量的需求加以調整,建議一天中三大營養素的熱量來源分布比例,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質10~20%、脂肪20~30%;平常一餐吃1~1.5碗飯的人,一餐的飯量可以減為0.5~1碗,且最好是五穀雜糧,可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需要管理血糖或想要控制體重,水果分量一天不要吃超過2顆網球大小的體積,一般人則可以吃2~4份。

看更多:地瓜穩血糖、助減肥好處超多!營養師推地瓜2食譜 這樣吃地瓜一定能變瘦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對於多數上班族來說,每天3餐中至少有1餐是外食,外食的這餐要做到吃半碗飯的五穀雜糧不是非常容易。林杏純建議,素食自助餐就是不錯的選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選擇植物性蛋白質,比起吃動物性蛋白質更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超商的蒸地瓜或烤地瓜也是不錯的主食選項,若要避免吃過量,只要注意地瓜的體積大小與半碗飯的體積相當即可。

 

此外,林杏純建議素食者,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吃全素,吃奶蛋素或海鮮素還有機會攝取到不同食物種類的蛋白質,較不會缺乏B12,比較不會貧血。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資料來源/林杏純營養師.《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