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中醫「化瘀解毒」輔助抗癌!飲食調理防息肉 癌友按2穴助術後修護
大腸癌在中醫治療上,主要在調整機體各臟腑功能,幫助消除體內致癌因素,抑制癌細胞、消除病灶,改善全身不適症狀,使身體能充分發揮抗癌能力、改善癌性體質,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品質。
中醫看大腸癌,認為飲食不節制、過食動物性脂肪、甜食、生冷、刺激等食物,或長期情緒緊張、壓力無法釋放,或長期久居濕熱之地,或先天稟賦不足,以致久痢久瀉,或年老體弱致得此病。由於病位在大腸,與脾、胃、肝、腎臟的關係密切。
中醫治大腸癌:清熱利濕、化瘀解毒
大腸癌病機以濕熱為主,進一步演變為熱毒、瘀毒蘊結於大腸中,日久形成結塊,故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為治療原則。病至晚期,患者免疫力低下,瘀毒日久, 正虛邪實,治療以補虛為主兼以解毒散結,根據患者表現的不同證候,如脾腎陽虛、氣血兩虛、肝腎陰虛等個體化治療。
治療常用扶正解毒中藥,如黨參、黃耆、豬苓、茯苓、當歸、首烏、虎杖、苡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夏枯草等。
在晨起約5~7點時,是大腸經循行的時間,一杯500cc溫水,給大腸一些助力,並補充身體、內臟在夜晚流失的水分;平時也應多喝溫水幫助腸道蠕動、加速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
術後恐有後遺症,癌友多按2穴道有助術後修護
此外,大腸癌常見後遺症就是腹瀉不止,腸子切除愈多或使用化療、標靶治療,都可能引起腹瀉腹痛,病人亦多表現出疲憊倦怠症狀。臨床上這些症狀,中醫歸屬於脾胃氣虛,多以調理脾胃和健脾升提藥物為主,多半能改善腹瀉腹痛症狀。
另一種則是大腸癌術後發生腸阻塞,常會表現出腹痛、便血症狀、體重減輕或排便習慣改變直到糞便大不出來,可能是因術後沾黏或腫瘤阻塞所引起,西醫通常以灌腸為主,有時須緊急開刀。對此,中醫歸屬為積滯內停、濕熱蘊聚之證,治以行氣導滯、通腑導滯。
保持良好排便習慣,是大腸癌病人的首要條件,加上均衡攝取各式足量蔬果,避免攝取加工紅肉、油炸燒烤食物;患者可做內關、足三里穴位按摩,有助於大腸癌術後康復。
中醫看「息肉」稱為腸覃,與壓力、愛吃重口味有關
誘發大腸癌危險因子中約15%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息肉、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或是有腸道病史如腺瘤性息肉或發炎性腸道疾病。
「息肉」一詞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靈樞‧水脹篇》,名為「腸覃」。而息肉的臨床表現屬於「腸癖」、「泄瀉」、「便血」的範疇。以中醫病因觀點認為由於情緒壓力,影響肝脾功能,導致體內濕熱邪毒和痰濕內生;或偏食油膩重口味,又或是嗜酒無度、進食生冷飲食,導致痰濕邪氣壅滯,久則腸道息肉內生。
飲食調理防息肉,易腹瀉體質多喝四神湯
因此,飲食調理對息肉的預防非常重要,除避免危險食物外,若大便不暢時,飲食方面可多吃幫助排便食物,如香蕉、木瓜、豆腐、菠菜、含纖維性食物。若排便易腹瀉體質者,可以攝取四神湯(山藥、芡實、茯苓、蓮子、薏苡仁)為主體的藥膳料理或蓮藕茶,也要多喝溫開水。
看更多
大腸癌/一定會血便嗎?左右側大腸癌症狀不一樣!1種息肉會變癌
大腸癌/哪些人容易得大腸癌?50歲後機率高!3飲食關鍵提早保命
大腸癌/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治療後如何保健?研究證實1招防腸癌復發
大腸癌/0~4期怎麼分?大腸癌可以活多久?4大治療方法一次詳解
◎ 圖片來源/健康2.0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陳潮宗中醫師‧黃升騰中醫師‧黃千甄中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