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1日
許佳惠 整理
適度運動有益健康,但是怎樣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對身體最好?國民健康署針對兒童和青少年、成人和高齡者、孕婦和產後婦女以及患有慢性病者,各有不同建議,一起來看看。
國健署表示,身體活動不分族群,在生活中適度、適量的動,有機會預防及管理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乳癌及大腸癌、肥胖、延緩失智發生及維持心理健康,不僅活得更健康也更快樂。
看更多:糖尿病/除了「三多一少」還有哪些症狀?4種併發症很致命!當心中風、心肌梗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身體活動建議量如下:
看更多:「不走不跑」這運動保護心血管、降膽固醇!醫教1招就能看出心臟健康
平均每天至少從事60分鐘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可增進發育階段體適能及身心健康。
每周150~300分鐘的中強度身體活動,或每周75~150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可獲得最佳的健康效益。
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中強度身體活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與產後憂鬱症等風險。
每周75~150分鐘的高強度或150~300分鐘的中強度身體活動,從少量開始漸進式增加,「規律地」且「量力而為」進行身體活動。
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黃重文醫師提醒,台灣夏季高溫、高濕度,人體難以有效散熱,大熱天下不論進行運動或長久處於悶熱環境,如果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和鹽分,恐導致身體機能失常,發生熱傷害。嚴重的話恐導致器官損壞、急性腎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提醒民眾應避免非必要戶外活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預防熱傷害。
看更多:世界最熱一天!中暑刮痧有效嗎?從刮痧顏色看健康 醫:這些人千萬別刮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衛福部南投醫院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知道了」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Cookies 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