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member-icon

甩肥肉別只看BMI!美最新研究指看體脂率更準 專家解密量測祕訣

體脂計

戎華儀 報導 2024/05/17 18:29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美國醫學研究期刊《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日前刊登一項研究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針對體重肥胖、過重、過輕的數值界定存有誤差,體脂率才能準確反應脂肪是否真的過多。營養師建議民眾,若想甩肥肉,測體脂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

看更多:減重不要這樣做!少吃卻越減越肥?溜溜球效應怎麼解決?3招減重要點學起來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過胖過瘦 BMI不是唯一標準

該篇研究以BMI特定範圍的人中,計算有特定比例的人有代謝症候群,再對應這群患者的體脂肪率,推算界定出男性體脂肪率25%以上、女性35%算是肥胖。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高法民指出,身體的組成包括肌肉和脂肪等組織,在體重上難以看出差異,肌肉的重量比肥肉重,BMI僅以身高和體重算出身體的胖瘦可能失準,看不出肌肉和脂肪的占比。美國這篇研究主要目的,是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以體脂肪率衡量是否過重或肥胖的重要性,BMI並非唯一標準。

 

高法民解釋,BMI會被廣泛用來當作衡量體重的標準,主要原因是身高、體重數字的取得較為容易,體脂肪率必須仰賴體脂計,取得便利程度較低、價格較高,體脂計感測點越多,測得的數值越精準,價格也會越高。

 

由於東西方人種體型差異,不同的性別、年齡的體脂肪率標準各有不同,女性因為生育能力的關係,須具備功能性脂肪,因此先天脂肪含量就多於男性。高法民舉例,依照國民健康署所訂的標準,以一名45歲成人的體脂肪率標準為:
男性:11%以下過低,11~22%標準,22~28%過重,28%以上為肥胖。
女性:21%以下過少,21~35%標準,35~41%過重,41 %以上屬肥胖。

看更多:不是走路!陳月卿20年體重不變 靠這運動消體脂效果超明顯

 

高法民說,通常脂肪的分布會集中在皮下和腹部,手臂的「蝴蝶袖」就屬於皮下脂肪,比較容易作怪、產生慢性病、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的脂肪,集中在腹部,因此腰圍是反映有沒有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看更多:方念華戒1食物瘦18公斤!體脂過高竟是這食物害的 她用這招減重成功

 

體脂測量有訣竅 忌飯後、運動後量

高法民指出,常見的體脂計,感測點2個和4個的都有,2個感測點的體脂計誤差較大,但只要長期規律測量,累積出的數據仍可用來觀察體脂肪占比的變化。想要準確測量體脂肪率,高法民建議有以下訣竅:

 

1.早上起床空腹測量。
2.測量前先小便,以免體內水分過多。
3.每7天量1次。
4.避免在飯後、運動後測量,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不要在大量運動後的隔天測量。
5.測量時不能有金屬物品,手錶、眼鏡、項鍊都不要戴。若假牙不方便拿掉,則每次測量都要戴著,測量基準才會保持一致。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高法民營養師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告之後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分享文章
share with lineshare with fb
copy link
延伸閱讀
人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