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雞肉絲菇!吃菇保健別亂採 吃錯野菇恐血便脫水 這種毒菇最惹事
菇類富含多醣體及多種必須胺基酸,是現代人防癌保健的好選擇,但吃菇養生要小心,路邊野菇別亂吃!尤其近日常有午後雷陣雨,草地上常見朵朵小菌菇,模樣可愛卻是狠角色,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最近常有午後雷陣雨,山間、草地上經常冒出各種菇菌,有的如傘狀、有的如圓球狀,形態各異,不過,別以為它們長得可愛奇特就代表人畜無害,尤其是呈仙女環狀出現的綠褶菇,與可食用的「雞肉絲菇」(又稱為「雷公菇」或「雞㙡菌」)形態相似,時常被混淆誤食而中毒。
看更多:男子啖烤鮮蚵1天拉7次血便!6人食物中毒住院 醫揭烤蚵必備食安3要素
菇菌大爆發 草地上仙女環、饅頭別採食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副研究員林子超表示,這些大型真菌(菇菌)的子實體形態,通常藏身在樹木底下的枯枝落葉層或在濕潤的土壤中生長,大部分時間是以菌絲的形態存在,而當人們看到它們的菇體(子實體)長出時,代表它們要產生孢子並繁衍下一代了。
生多所說明,菇菌可大致區分為腐生性和共生性2大類,前者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可分解枯枝落葉等有機物,讓養分循環利用;而共生性的菇菌則與樹木形成共生關係,通過與樹木根系交換營養物質,幫助樹木吸收水分和礦物質。因此,菇菌不僅豐富公園的生物多樣性,還維護了生態平衡。
不過,林子超副研究員指出,部分野生菇菌具有毒性,每年菇菌大發生過後,常會有民眾不慎誤食有毒菇菌的通報案例。他介紹常見的野生菇菌包括:
純黃白鬼傘
經常成群出現在土壤肥沃的草地或盆栽中,鮮黃色菌傘上密生的毛鱗與基部膨大的菌柄是其辨識特徵,外表亮麗卻是一種有毒菇菌,純黃白鬼傘毒性很強,繁殖速度很快,常於誤食後6小時內腹痛、噁心、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除了在野外出現,有時家中的花盆裡也會有,甚至潮濕的浴室、房間也可能出現。
紫色禿馬勃
公園草皮上常出現圓球狀白色的菇菌,直徑5~15公分,遠看有如被遺落的壘球,又像雞蛋或饅頭,曾有民眾以為是「超大杏鮑菇」,其實它的菇體成熟後轉變成紫黑色,因此為名。
看更多:放了N年的酒還能喝嗎?營養師曝「喝到壞掉的酒」6大中毒症狀
▲純黃白鬼傘、紫色禿馬勃、綠褶菇。(圖/多生所提供)
2種毒菇最常誤食中毒 綠褶菇毒最猛
綠褶菇
草地上出現神祕的仙女環,小心!可能是最常出現在民眾誤食中毒名單的綠褶菇。它們常成群出現在公園綠地上,菇傘基本為白色,但中央部位普遍為褐色,菌傘上密布的塊狀鱗片與菌柄上明顯的菌環是其辨識特徵,菌褶起初是白色,成熟後產生綠色孢子而呈灰綠或橄欖綠色,且菌柄上有膜質易脫落的下垂白色菌環。
食藥署也說明,綠褶菇的整體外型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當接近,故民眾常誤以為是無毒菇類而誤食,是最常見毒菇誤食之種類。
▲綠褶菇有毒。(圖/農試所提供)
布雷白環蘑
除了綠褶菇,民眾常誤食中毒的還有「布雷白環蘑」,主要生長於春季及秋季,常見於低海拔之農地、草地或林地。菌蓋寬度可達3〜8公分,呈半圓形至平展狀,中央略凹呈現暗褐色至灰紅色,高度約5.5〜11公分,整體尺寸比綠褶菇略小,屬中型菇類,與一般常見食用香菇類似,也屢傳誤食中毒事件。
食藥署說,誤食綠褶菇與布雷白環蘑的中毒症狀,都以腸胃炎為主,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血便或脫水等症狀。其中,綠褶菇毒性較高,誤食後約1〜3小時便會出現中毒症狀;而布雷白環蘑則較晚,約3〜7小時出現中毒症狀。
▲雞肉絲菇。(圖/生多所提供)
生多所說明,可食用的雞肉絲菇有2大特徵,一是褐色菌傘中央斗笠狀尖突,二是延菌柄基部向地下挖,一定可挖到白蟻窩,但民眾不熟悉,建議不要任意採食,以避免誤食毒菇。
食藥署也提醒,多數導致中毒的菇類,其毒素並不能透過加熱、冷凍或是其他加工方式去除,即使經驗豐富的專家也不易從外觀上加以區別,民眾看到路邊不明菇類,應秉持「不採不食」,否則一旦中毒,輕則出現腸胃道症狀,重則有不可逆的傷害。
看更多:11歲男童長期腹痛與血便,以為食物中毒!醫揪1疾病嚴重恐敗血症死亡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農試所.生多所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生多所.食藥署.林子超副研究員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