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來了!喝粥出汗排毒 每天練1招促進腸胃蠕動、提振食慾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意思是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即將進入三伏天 減少外出避暑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這時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1個節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天熱要喝粥 適量吃水果防暑
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於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延伸閱讀:夏天身體莫名沉重感…喝這碗「港式煲湯」排濕、安神又助眠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這是因為小暑過後,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延伸閱讀:夏天身體莫名沉重感…喝這碗「港式煲湯」排濕、安神又助眠
達摩易筋經1招 促進腸胃蠕動、提振食慾
在養生功法方面,可以勤練一套達摩易筋經裡的「握固彎膝」功法,透過此功法可以促進腸胃機能動、改善腸胃蠕動,並能強化丹田、膝蓋和手掌十指之間的力道,非常適合炎夏悶熱導致食慾不振的小暑節氣,在昏昏欲睡的午後空檔操作起來,除了有助消化,還能還你滿滿元氣。
(圖片示範者為王薀老師的學生,非作者本人)
1.兩腳與肩同寬。
2.吐氣時身體緩緩下蹲,雙手握固,虎口向前。
3.氣沉丹田,肚子外凸,拳頭緊握。
4.氣吐盡時,十指用力放開。
5.下蹲時,膝蓋與腳尖垂直。
6.吸氣時,拳頭放鬆,身體緩緩上升。重複動作21次,收功。
◎ 本文摘自/《靜坐-這一檔子事》王薀老師 著 ◎ 圖片來源/善聞文創出版社‧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6/17起『健康2.0』全面升級!主持人除了鄭凱云,也會加入江坤俊醫師,更會邀請包括Dr.she許藍方、家醫科許書華、復健科侯鐘堡、營養師宋明樺、整形外科蘇宗柏等堅強的醫師 、專家陣容與大家一起守護全家人的健康,每天下午2點,每週六、日晚間7點,請準時鎖定 TVBS 56頻道『健康2.0』。
相關文章
吃冰消暑有效?中醫師教你「吃對方式」 先了解體質寒熱
手部4個「黃金穴」不可不知!緩解體內熱氣、緩和焦慮情緒
解渴不求人!7款「透心涼」中醫飲食 天然又消暑
頭昏、四肢沉重…中暑了!中醫教你解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