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壓不下來?醫授「這招」辨別胃痛還是膽囊炎!中醫3種調養法護肝膽
很多人腹部疼痛時,以為是胃痛,但吃了胃藥症狀卻沒有緩解,這時就要注意是不是急性膽囊炎。因膽囊與胃部的位置太近、發作的時間相似,讓民眾常把膽囊炎與胃痛搞混,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民眾可以用「1招」分辨是哪裡出問題。
看更多:間歇斷食加滷肉便當 名醫陳欣湄25歲也得膽結石!中醫2茶飲助「排結石」、通膽汁
膽囊發炎怎麼測?
許秉毅表示,膽囊在有發炎時,除疼痛以外尚會有發燒,在理學檢查時會有右上腹部壓痛。他表示,膽囊是在肋骨下面,所以除了敲一敲會震動,讓患者感到疼痛外,醫師還會用「墨菲氏徵象」(Murphy’s sign)來判斷,膽囊是否有發炎。
墨菲氏徵象怎麼測?醫師會將手放在病人右肋骨處讓患者做深呼吸,因為吸氣會讓肺部脹起,使肝和膽囊往下跑,若是發炎的膽,頂到手的位置就會很疼痛,通常膽囊發炎患者會因為怕痛不敢繼續呼吸而中止呼吸,這就表示有「墨菲氏徵象」,膽囊恐有發炎情況。
慢性膽囊炎中醫分3體質調養
從中醫角度看膽囊炎,大多是飲食失調、吃出來的病,一般認為與飲食不節、吃過多油膩有關。慢性膽囊炎發作期如何調養保健?中醫師吳明珠分析3種不同體質分別有藥方調養。
●肝鬱氣滯
患者容易情緒緊張,吃太油膩。症狀可見易怒或上腹痛、容易脹氣,舌淡苔白。治療宜採疏肝解鬱,活血化瘀,藥方可用柴胡疏肝湯、小柴胡湯調理。
●肝膽濕熱
表現包括腹痛、口苦、咽乾,大便偏硬,尿色偏咖啡色、深色,舌紅苔黃,脈弦滑。治療宜清利肝膽濕熱,藥方可用大柴胡湯,有幫助清熱解毒的效果,加上祛濕熱的薏苡仁湯、半枝蓮。
●脾腎兩虛
患者會隱隱持續腹痛,吃得少,心悸暈眩,虛煩少眠,月經不調,舌淡苔白。治療宜健脾補腎,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調理。
看更多:膽囊切除會有後遺症嗎?醫曝常見後遺症「腹瀉」切除後1方法去除過多膽酸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諮詢專家/許秉毅醫師.吳明珠中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