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斷食加滷肉便當 名醫陳欣湄25歲也得膽結石!中醫2茶飲助「排結石」、通膽汁
港星張智霖愛吃肉,有天吃了大餐,竟突發膽結石緊急住院!77歲的「痛苦歌王」孫情自曝20年沒喝過水,光喝可樂、果汁止渴,終引爆膽囊炎發作,暴瘦10公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自曝,曾經長期腹痛,以為是胃痛,後來才發現是因為愛吃滷肉便當,以及經常做間歇斷食導致膽結石。要怎麼預防膽結石?中醫師分享「排石茶」幫助排除小結石,預防膽管阻塞、引起膽囊炎,還有「暢管腸」,有利膽汁排除,預防膽結石。
全台200萬人患膽結石,女性年逾40歲恐3成人有膽結石
健康2.0節目主持人、外科醫師江坤俊提醒,三餐飲食不定時,愛吃肥膩的東西,腹部突然劇烈疼痛不已,別以為只是腸胃痛,其實有可能是急性膽囊炎發作,而膽囊炎發作90%以上都是因為膽結石的問題!據統計,台灣有200萬人患有膽結石,尤其女性特別好發,據統計,年逾40歲的女性,膽結石罹患率高達30%。
看更多:168斷食做錯3件事恐變胖!營養師這樣吃減脂最有效 8種人不適合168斷食
陳欣湄做間歇斷食又愛吃滷肉便當,25歲竟發現膽結石
陳欣湄也以自己為例,她在25歲的時候就發現有膽結石痛。當時她常做間歇斷食,又很愛吃一家滷肉便當,有次斷食10多小時後大啖滷肉便當享受一下,沒想到就腹部疼痛。後來檢查真的有1個1公分大的膽結石,不過因為沒有發炎,所以至今還在體內。由於誘發膽結石的原因之一,就是經常空腹太久,因此現在大家風行168斷食法,她自己則萬萬不敢嘗試。
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醒,很多人膽結石痛,都會以為是腹痛、胃痛!他曾有個55歲的女病人,腹痛5年多了都一直以為自己消化不良、胃腸不好,某次到高雄旅遊吃完大餐後腹部劇痛,請他到飯店出診。他敲女病人的右肋骨,病人大喊好痛,即出現典型「震動性疼痛」。他再採墨菲氏徵象檢驗,手放在女病人右肋骨處請她深呼吸,因為膽結石痛會因呼吸而更劇烈,病人會不敢吸氣而中止呼吸,便診斷出原來她這幾年來腹痛的原因,都是因為膽結石。
▲急性膽囊炎的常見引發原因、症狀,以及疼痛部位。
坊間曾聽說吃某些東西可以排除大塊膽石,許多醫師都駁斥其真實性。中醫師吳明珠說,中醫真的有排結石茶,但主要是針對很小顆的膽結石,讓它們可以順利排出膽外,不造成堆積而阻塞膽管,就不會形成膽囊炎。
排石茶
材料:茵陳5錢、鬱金4錢、玉米鬚5錢、 雞內金3錢、金錢草5錢、木香3錢、甘草1.5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看更多:突然腹痛,以為只是消化不良、胃痛?當心是「急性膽囊炎」作怪
吳明珠說明,其中茵陳、鬱金、玉米鬚都是可以疏肝利膽、利水的藥材。其中現在很多人常喝的玉八鬚茶,據研究它對於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的代謝都有幫助,還有助降低血糖,對於消除泌尿道結石也很有幫助。
而這個茶飲中還有一個「雞內金」,其實它是雞的胃黏膜。吳明珠說,雞在吃東西的時候,常常連小石子都一起吃進去,牠的胃黏膜能消化石頭,所以雞內金被中醫認為是有助「化石」的藥材。而木香則有助疏肝理氣,以及腸胃道止痛的作用。
如果膽結石疼痛時,中醫也有止痛的穴位可以幫忙,主要是膽囊穴和膽俞穴:
1.膽囊穴: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膝蓋下小腿外側有一個膨出的骨頭,此即「腓骨」,在腓骨下2寸的位置,按了會有痠、脹感,此即膽囊穴。
膽囊穴具疏肝利膽、消炎止痛的作用。中醫以前用來治療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絞痛、膽道蛔蟲症。建議可以用按摩,或是刮痧的方式操作,有助止痛。
2.膽俞穴:在背部膀胱經,於第10胸椎棘突下。吳明珠教大家從肩胛骨下方開始找,肩胛骨下方是第7胸椎,按著脊椎再往下數3椎,就來到第10椎。之後再往左、右側各旁開1.5寸,就是膽俞穴。膽俞穴可以按壓,也可以刮痧,或是拔罐等,都有助止痛。
不過比起有膽結石來想辦法排除,或是止痛,吳明珠建議大家平常就要保養肝、膽,不要飲食不調使膽汁黏稠,導致膽汁排除不順暢,就容易引發膽囊炎、結石。她表示,中醫有一道「暢管茶」,就具有讓膽汁排出順利的作用。
暢管茶:
材料:黨參5錢、 醋柴胡3錢、茵陳6錢、炒枳殼1.5錢、半枝蓮1.5錢、炒麥芽1.5錢
吳明珠說明,這道暢管茶比較特殊的就是用到「半枝蓮」,它除了可以行氣、止痛、清熱、解毒、利尿之外,還是中醫用於防癌的藥材。因為某些膽結石、膽囊息肉,可能有癌化的危險,用半枝蓮具有預防的作用。雖然它性味偏寒,但是用量不多,建議在兩餐之間的飯後飲用最好,但如果喝了感覺胃不太舒服,建議喝少一點。
在這道茶裡還有用到柴胡和茵陳,前者管肝、後者管膽。吳明珠說,中醫說「肝膽相照」,可以預防免疫力變差而容易癌化。煮的時候建議不要加糖,因為糖也會使三酸甘油酯升高而影響膽汁,只要煮淡淡的口味飲用,具有讓膽汁順利排出、暢通膽管的作用。
看更多:沒有膽結石也會膽囊炎!港星張智霖爆急性膽囊炎工作停擺,醫:兩種飲食最危險
◎ 諮詢專家/江坤俊醫師‧許秉毅醫師‧吳明珠中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