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菸酒、不吃油炸的年輕型大腸癌 與媽媽懷孕胖太多、童年肥等有關
藝人余苑綺不幸因大腸直腸癌過世,令人遺憾傷心,也讓人好奇,為什麼一個不菸、不酒、不吃油炸飲食、健康的年輕人,仍會罹患大腸癌?醫師表示,近年來大腸癌年輕化,而年輕型腸癌跟傳統腸癌最不同的地方,包括好發位置、家族史、突變基因以及與生命早期肥胖有關,媽媽懷孕時變胖太多、或兒童時期肥胖,都可能影響腸道生態系失衡和身體發炎,導致早發性大腸直腸癌。透過飲食、攝取益生菌、選擇抗生素等方式,可調整腸道生態並即時修復腸道黏膜,避免腸癌發生。
看更多:余苑綺挺過9次開刀、化療70次不敵病魔,生命停格39歲!醫:血便這顏色、有黏液大腸癌機會大
50歲前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 未來將增加140%以上
家醫科醫師王姿允在臉書表示,50歲以下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就屬於早發性大腸直腸癌,跟乳癌一樣,都有年輕化趨勢,估計到2030年,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的發病率,將增加140%以上。而早發性和晚發性、也就是50歲後的大腸直腸癌相比,不管是流行病學、病理學、解剖學、代謝和生物學上都很不同。
早發性腸癌和腸道生態系失衡有關
早發性大腸直腸癌在「左結腸」和「直腸」中,比晚發性大腸癌更常見;家族史跟遺傳基因表現上,早發性大腸直腸癌佔30%,而晚發性約為15%。早發性的致癌基因KRAS 和腫瘤蛋白p53突變的比率更高。而早發性的發病率,其實和生命早期暴露於致癌因素,例如腸道微生物叢和發炎反應的相互作用有關,包括母親懷孕時變胖太多,或是兒童時期的肥胖等,都可能導致腸道生態系的失衡和身體發炎,進而造成早發性大腸直腸癌。
看更多:長期慢性腹瀉勿輕忽!恐成發炎性腸炎嚴重會致癌 1款鹽助緩瀉、補充電解質
壓力會影響個人和後代的腸道微生物群
王姿允表示,肥胖、感染、輻射、酒精、抽菸、不健康飲食和含有添加劑的食品、身體活動、抗生素和藥物等,都是引起大腸直腸癌的環境因素。她舉例,當你壓力很大,暴吃一頓充滿人工色素、香料跟乳化劑的垃圾食物,就會導致身體腸道微生物叢的生態失調,使得某些微生物群,開啟飲食對腸癌風險的影響,它們在調節上皮細胞增生中發揮關鍵作用,讓某些壞菌趁隙而入,開啟致癌路徑。
最值得注意的是,「壓力」其實是導致早發性腸癌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會讓個體以及後代發生遺傳和微生物變化,例如社會心理壓力,會改變胃腸道腫瘤中的微生物群特徵,這項失衡也會協同發炎,導致早發性大腸直腸癌,目前已鑑定出7到9種跟大腸直腸癌相關的菌株,其中包括「大腸桿菌」和「脆弱擬桿菌」。
即時修復腸道黏膜可避免癌化
王姿允強調,既然壓力跟聚餐都無法避免,那核心就在於,如何在腸道微菌生態被破壞後即時修復,目前的修復方式包括:飲食、特定益生質、益生菌、後生元、選擇性抗生素、腸道糞便微菌移植。飲食可以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或益生元、低脂肪、植物性飲食、少攝入或不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補充益生菌和後生元,則可以減去多餘脂肪、降低發炎。
看更多:8種人不適合吃益生菌!誰最該吃益生菌?益生菌權威點名11種人
另外預防嬰兒和兒童期肥胖,給予健康的環境、適當的飲食、身體鍛煉、體重控制、避免壓力,或通過放鬆技巧緩解壓力等,也都是預防早發性大腸癌的方法。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王姿允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